稻纵卷叶螟是我省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南通等沿江地区五(3)代、六(4)代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优质。
经分析,本地五(3)代、六(4)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气候变暖导致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提前、迁入虫量增加,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基数大。二是气象条件及郁闭的田间小环境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三是品种和播栽方式的改变使水稻生育期推迟,后期稻纵卷叶螟发生时水稻生长嫩绿,食料条件好,对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存活有利。四是药剂防治不及时等因素导致药效下降。
针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生产上在防治时应把握以下关键技术。(1)防治适期适当提前。防治稻纵卷叶螟,传统的习惯是掌握在2龄幼虫高峰期即田间开始出现卷叶时用药。考虑到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而且杀虫剂发挥药效需要一段时间,生产上应将防治时间适当提前,用药适期掌握在卵孵盛期。通常四(2)代、五(3)代掌握在蛾峰后7天用药,六(4)代掌握在蛾峰后10天用药。(2)选用高效低毒药剂。从近几年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情况看,丙溴磷或毒死蜱与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稻丰散等药混配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好。单用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的防效,但仍有一定量的白叶,大发生年份不宜推广应用。(3)适当多次用药。根据五(3)代、六(4)代稻纵卷叶螟峰次多、盛发期长、虫量大的特点,防治五(3)代虫至少用药2~3次,防治六(4)代虫用药1~2次,间隔期为7~10天。(4)提高施药质量。喷药要均匀周到,确保无遗漏。提倡细喷雾,尽量不要粗喷雾;防治适期内遇雨,需抢雨隙突击用药,掌握在雨后叶片上无水或早上露水干后喷雾,以免药液滚落或被稀释降低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