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育16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高产大花生品种,1999年分别通过了山东省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允许在我国北方大花生生产区推广种植。
1 特征特性
花育16属近普通型大花生品种,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夏播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40厘米左右,分枝数8.3左右,叶色较绿,结果集中。进果重210克左右,百仁重100克左右,出米率75%左右。抗旱、耐涝性强,较抗根腐病和病毒病,适应性较广。
2 产量表现
花育16在1996—1997年山东省花生新品种春播区试中11点次平均荚果产量264.3千克/667平方米,连续两年分别比对照品种鲁花11增产11.36%和14.15%,居参试品种首位。1998年山东省花生新品种生产试验,比鲁花11增产13.21%,居首位。1997—1998年参加河北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籽仁产量208.0千克/667平方米,比对照品种冀油8号增产22.45%,居参试品种首位。1999年河北省花生新品种生产试验,比冀油8号增产12.09%。1999年山东省莱西市0.4平方公顷高产攻关田测产验收,荚果平均产量折合653.95千克/667平方米。
3 栽培技术
3.1 培肥地力 花育16高产田应选择土层深厚、耕作层肥沃的砂壤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5000~6000千克,尿素17~20千克,过磷酸钙(含五氧化二磷12%,下同)80~100千克,硫酸钾(含氧化钾50%,下同)20~30千克。将全部有机肥、钾肥及2/3氮、磷化肥结合冬前或早春耕地施于耕作层内,剩余1/3氮、磷化肥在起垄时包施在垄内。
3.2 严格选种,精细播种 种子剥壳前晒果,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力。选择典型的花育16荚果进行剥壳,剥壳后选皮色好、粒大饱满的一级米作种子。春播适宜播期为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按要求起垄后,在垄上开两条3~4厘米深的沟,沟心距垄边10~12厘米。随即按预定密度要求每穴2粒种子顺垄平放,然后每667平方米用辛拌磷0.5千克盖种。随后覆土,耙平畦面,用小钩镢或穿沟梨将垄两边切齐,随后在垄上、两边均匀喷施乙草胺(每667平方米用乙草胺100毫升,兑水50~60千克)。随喷随覆膜,膜面要拉平,膜边要压实。一定要做到足墒播种,以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3.3 种植规格与密度 高产田应采用起垄双行覆膜种植方式。垄距85~90厘米,垄高10厘米,垄面宽55~60厘米,垄上小行距35~40厘米,穴距15~16厘米,667平方米播10000~11000穴,每穴2粒。
3.4 加强田间管理 前期管理 花生幼苗出土时应及时开孔放苗,放苗时间以上午9时前下午3时后为宜。在苗期应注意及时防治蚜虫和蓟马等害虫。
中期管理 花生开花到饱果期前,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确保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稳健生长。一是及时防治病虫害,当植株叶斑病率5%时(正常年份为7月上中旬),叶面喷施500倍多菌灵+代森锰锌的混配剂,连喷3~4次,间隔12~15天,以防主要叶部病害;7~8月份高温多湿期,若发现棉铃虫等为害,可用棉铃宝、灭多威等药剂防治;结荚期若发现地下蛴螬、金针虫等危害,可用辛硫磷等农药灌墩。二是遇旱浇水,结荚后期注意排涝。在花生盛花期和下针结荚期若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保证有效结果数和荚果充分膨大。三是采用化控技术,协调茎叶生长和荚果生长的关系。若生长中后期,雨水较多,发现植株出现徒长,高度超过40厘米时应用壮饱安、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加以控制。
后期管理 花生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防止植株早衰,促进果大果饱。一是继续防治病虫害;二是进行叶面追肥;硬及时排涝,防止烂果;四是如遇秋旱,应适量浇水,确保生根层不缺水;五是及时收获,减少或避免伏果、芽果和烂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