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新的优良品种无疑是重要的增产增收措施,然而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上个世纪中叶燕麦冠锈病在美国流行,为了防治燕麦冠锈病,1942年美国Iowa州开始推广一种叫做维多利亚的燕麦品种。它源于野生燕麦,除了抵抗燕麦冠锈病以外,还能兼抗燕麦秆锈病和黑穗病,因此深受农场主的青睐。到1945年由维多利亚家族的两个品种已经占据该州燕麦播种面积的97%。第二年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品种在苗期就开始发生一种新的叶斑病并且流行很快,连续两年给燕麦造成严重损失。经鉴定,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物是当地野草上偶尔寄生的真菌。可以说这种病菌过去默默无闻,要不是人类推广维多利亚这个品种,它也不可能成名,因此就命名为维多利亚叶疫病菌。1947年以后逐步替换维多利亚品系,病害也就得到了控制。当然,那两年病害流行有气候方面的原因,但推广所谓的抗病品种却高感一些次要病害,这会导致新病害。育种家也好,农户也好,都要汲取这种前门打狼,后院养虎的教训。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使用优良品种的问题。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从关中地区开始推广碧蚂一号,由于它适应性好,高产优质,抗条锈,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60年在华北、西北播种面积达到9000万亩。这一年小麦条锈病却大流行,当年小麦产量损失很大,经过研究发现,小麦条锈病菌的个体在形态上虽然一样,但还能分成很多小种,它们分别侵染不同的品种,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我们大量推广单一品种,尽管它号称“抗病”,但总会给个别不能抵抗的小种提供得天独厚的待遇。久而久之,就养育出一个新的优势小种。经鉴别,1960年条锈病菌群体中70%以上的菌株属于1号小种,它们克服了碧蚂一号的抗病性,它们又是被人们间接养大的。这个经验告诉我们,种植单一抗病品种不能持久,要同时推出几个品系的品种。倡导遗传多样性。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在引进新品种时不要忘记实行严格的检疫措施,特别是从国外引种。上世纪30年代引进美国斯字棉传带了棉花枯萎病、引进日本甘薯传带了甘薯黑疤病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