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别名丹皮。以地下根皮入药,有清热凉血、消炎止痛、活血散淤之功效。主治血滞经闭、跌打损伤、痛肿等症。主产地安徽、山东、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
形态特征:为毛莨科落叶灌木,高1-2米。茎皮黑灰色,分枝短而粗。叶互生,通常为2回3出复叶,顶生小叶长达10厘米,3裂,上部叶片3浅 裂或不裂,侧生叶较小,斜卵形,不等2浅裂,腹面绿色,无毛,背面有白粉,中脉处有疏柔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直径12-20厘米。萼片5,绿色。花辨5,或为重辨,白色、红紫色或黄色,倒卵形,先端常2 浅裂;雄蕊多数,花丝狭条形花药黄色;花盘杯状,红紫色,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密生柔毛。果密生褐黄色毛。
一、生长习性 牡丹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为好。重粘土,盐碱地不宜title="种植,种植技术"种植。
二、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饼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钙50公斤。然后作畦,等候播种。
三、播种 牡丹用种子繁殖,分育苗和移栽两步进行。播种期多为秋播。育苗 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然后将牡丹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稍镇压,浇水保墒,并覆盖一层农作物秸秆。播种当年的牡丹种子生根但不出苗。翌年,春分前揭去盖草。清明前后出苗。每亩播种量100公斤。
移栽 移栽一般在白露至秋分之间。栽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挖穴,然后将生长一年的牡丹苗定植在穴内。浇水保墒,以利成活。行株距60×30厘米。
四、田间管理 牡丹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若规模title="种植,种植技术"种植应于苗前采用药田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防除各种杂草。干旱天气注意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牡丹生产周期较长,应于每天的冬季追肥一次:每亩追施人粪尿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牡丹于移栽后第二年开始现蕾开花结籽。如不需留种,可摘取花蕾,以减少养份消耗,以利根部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牡丹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叶斑病。防治方法:1、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每50公斤种子用10克西力唑或0.2%五氯硝基苯拌种。2、与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用辛硫磷配毒饵诱杀。
六、收获与加工 牡丹一般于移栽后3~5年的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挖。将挖出的牡丹地下根茎去净泥土,趁鲜刮去外皮,晒至半干时抽出内部硬心,用硫磺熏蒸后,晒干即成粉丹皮。不刮皮的称为黑丹皮。商品牡丹,以质干色白,粉足者为佳品。亩产量300公斤。
七、市场行情运行情况 牡丹皮,全国年需量为5000万公斤。1987年之前我国丹皮为逾量商品,全国积压达1539万公斤之多,产地仓库暴满,购销疲滞不畅,价格仅在3~5元之间。通过限制生产收购等办法,每年消耗200万公斤的库存量,到1987年丹皮市场才开始好转,价回升到成本价水平,同时出现了发展丹皮生产的势头,但不少农民害怕再次过剩,均持谨慎态度,不敢盲目大上,由于该品生产周期长(3~5年),产量在短期内难以大增。因此,在1988年上半年受涨价风影响,刮丹皮价高达20元以上。1988年下半年至1989年末,又开始逐步下降到7~8元。1991年其价在8~11元。1992年价为9~13元。1993年价在13~14元。1994年初丹皮价由14元升至8月的18元,10月19元,1995--1997年3月价为24--28元。高价刺激生产发展,1997年下半年产新后出现下跌。1998—2004年逐渐跌入5—7元的谷底。2005年开始反弹,由7元升至10元,从此进入下轮周期的上升轨道。2006年升为12—14元。2007—2009年升为15—22元。(宫光前)
1.栽植 选择向阳、不积水之地,最好是朝阳斜坡,土质肥沃、排水好的沙质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适当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内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过深,以刚刚埋住根为好。一般盆栽较少。
2.光照与温度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 -20℃,但花前必须经过1 -10℃的低温处理2 -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 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3.浇水与施肥 栽植前浇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征其安全越冬。开春后视土壤干湿情况给水,但不要浇水过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开大开好。第2次为花后肥,追施1次有机液肥。笫3次是秋冬肥,以基肥为主,促翌年春季生长。另外,要注意中耕除草,无杂草可浅耕松土。
4.整形修剪
牡丹盆景(5张)花谢后及时摘花、剪枝,根据树形自然长势结合自己希望的树形下剪,同时在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防治病菌侵入感染。若想植株低矮、花丛密集,则短截重些,以抑制枝条扩展和根蘖发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个分枝为宜。
5.花期控制 盆栽牡丹可通过冬季催花处理而春节开花,方法是春节前60天选健壮鳞芽饱满的牡丹品种(如赵粉、洛阳红、盛丹炉、、葛金紫、珠砂垒、大子胡红、墨魁、乌龙捧盛等)带土起出,尽量少伤根、在阴凉处晾12-3天后上盆,并进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个顶芽饱满的枝条,留顶芽,其余芽抹掉。上盆时,盆大小应和植株相配,达到满意株型。浇透水后,正常管理。春节前50-60天将其移入10℃左右温室内每天喷2-3次水,盆士保持湿润。当鳞芽膨大后,逐渐加温至25-30℃,夜温不低于15℃,如此春节可见花。
常见病害
叶斑病
叶斑病:也称红斑病,此病为多毛孢属的真菌传染。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浸染新枝。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7月中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初期叶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点,边缘色略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连,以致叶片枯焦凋落。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
① 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消灭病原菌;
② 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一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 ③ 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紫纹羽病
为真菌病害。由土壤传播。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以根颈处较为多见。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初呈黄褐色,后为黑褐色,俗称"黑疙瘩头"。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枯细,叶片发黄,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减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① 选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
② 雨季及时中耕,降低土壤湿度;
③ 4-5年轮作一次;
④ 选育抗病品种;
⑤ 分栽时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铵1000倍液浇其根部;
⑥受害病株周围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茵核病
又名茎腐病。病原为核盘菌。发病时在近地面茎上发生水渍状斑,逐渐扩展腐烂,出现白色棉状物。也可能浸染叶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挖掉并进行土壤消毒;4-5年轮作一次。
经常见的还有炭疽病、锈病。炭疽病在叶面上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边缘为紫褐色;锈病在叶背着生黄色孢子堆,引起叶片退绿,后期病叶上生柱状毛发物。防治方法同叶斑病。
黄叶病
牡丹黄叶病诊断及治疗?牡丹缺磷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叶小易脱落,色泽一般呈暗绿或灰绿色,缺乏光泽。先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扩展。
缺镁、锰、硼、铜等微量元素叶片也会出现黄化、坏死、叶尖枯萎等症状,应结合喷药于花期后喷洒磷酸二氢钾及微肥以补充营养。牡丹发生病变,叶片也可呈现色泽深浅不匀、黄绿相间的斑驳,即“花叶”。这是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需加以区别。 牡丹栽培地多为多年重茬、连茬地,其中病菌很多,尤其是真菌中镰孢菌,造成牡丹根、茎基部腐烂,因而吸水、吸肥能力减弱,引起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变黄脱落或枯焦,而牡丹新梢顶心和新叶颜色仍属正常。这是牡丹干旱时根腐烂表现出的黄叶症状。
牡丹的药用价值:
牡丹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与牡丹相关的中药
山牡丹(别名:葛藤、跌打王、藤续断、白牛藤、白面水鸡、白背藤、旋花藤、黄藤 )
药材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白花银背藤的根皮或全株。 粉色的牡丹花
臭牡丹(别名:大红袍、臭八宝、矮童子、大红花、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桐、矮桐、逢仙草、臭灯桐、臭树、臭草、臭黄根、臭茉莉、臭芙蓉、臭梧桐)
药材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茎、叶。 臭牡丹根(别名:臭枫根) 药材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
野牡丹(别名:猪母草、山石榴、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脚山落苏、吞口巴、毡子杆、毛足杆)
药材基原: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
野牡丹根(别名:王不留、痢疾罐)
药材基原:为野牡丹科植物野壮丹的根。
锈叶野牡丹(别名:大叶金石榴)
药材基原:为野牡丹科植物褐鳞木的叶。
细叶野牡丹(别名:铺地稔、山公榴、水社野牡丹 )
药材基原:为野牡丹科植物细叶野牡丹的全株。
牡丹皮 药材基原:为芍药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荷包牡丹根 药材基原:为罂粟科植物荷包牡丹的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