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稻田发生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该病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发病,主要特征为发生枯心苗和枯死株、伴有恶臭,极易被误认为螟害。
症状:该病害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生,病株先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椭圆或长梭形病斑,后渐向上扩展成边缘褐色、中间枯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病斑。严重的病株心叶青卷,随后枯黄,酷似螟虫危害造成枯心苗。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孕穗和抽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其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极易拔断,并有一股难闻的恶臭味。
发病条件: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病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品种、秧苗素质、肥水管理、气候条件。肥水: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通气性差的田块发生重,浅水勤灌,露田可减轻发病。肥料的种类、数量也有密切关系。氮肥多,施用迟,苗嫩都易发病。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有效。气候因素: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防治:以施药灭菌为主,兼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药剂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新植霉素600倍液等杀细菌性药剂,5-7天施药防治一次,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