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陕西省乔化密植苹果园普遍存在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的突出问题,研究并集成了“以间伐为主的改形修剪、旱地肥水调控、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为主要内容的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间伐,肥水调控,生物物理防治
陕西省苹果乔化密植果园占到80%,面积达500多万亩。乔化密植果园普遍存在“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的突出问题,虽然全省在2001年-2005年对乔化密植果园实施了大改形,苹果个体枝条密度显著下降,果园光照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改形、修剪等仅局限于单株树形改造,随着树龄的增长,该措施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乔化密植果园的郁闭问题,密植果园的光照和通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果园产量和质量的最大限制因子。
围绕乔化密植果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2006年开始在白水县开展“以间伐为主的改形修剪、旱地肥水调控、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等技术研究和示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具有渭北苹果产区生态条件及果园生产特点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体系。
1、间伐及改形修剪技术
密植果园的密度及树形应实行动态变化管理。采用间伐技术,从调整果园群体结构入手,采取隔行或隔株一次性间伐到位的措施,使果园总体密度直接降低。乔化密闭果园间伐后栽植密度控制在25-37株/666.7m2。在树体空间分布结构调整上,以扩冠为中心,按乔化苹果树的自然生长规律,培养单轴延伸结果主枝,使间伐后的果园树体呈现平面受光,这与连年控冠限制生长的改形修剪手法截然不同。在树形改造过程中,适当抬高下部主枝延长头位置以恢复其长势,主枝数目应控制在5-6个,适当抬高干高,生长季叶幕厚度控制在1.8-2.0 m,以创建高光效树体结构。间伐改形措施减少了果园枝叶总量,从根本上解决了密植果园的郁闭问题,改善了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效率,促进了苹果花芽分化,增强了树势和抗病能力,使果实产量与品质显著提高,提高了果园的经济效益。
1.1乔化密植苹果园间伐技术
目前生产上常见的果园栽植行株距主要为4×2米、3×3米、4×2.5米、4×3米、5×3米等。密植苹果园应在在计划间伐上依据树龄按两次完成,第一次在原栽植密度降低一半,采用“隔行挖行”或“隔株挖株”的间伐形式,果园行向变化形式具体根据栽植密度和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对中密度果园每666.7m2栽植在41-28株的,也可先确定临时株与永久株,进行分类修剪。永久株按改形要求进行正常修剪,要有利于树冠扩展;临时株作为改形期负担产量的主体,不过分强求树形结构,重点是去除部位过低的枝,严重影响永久树生长的大枝和密生枝。随着永久树树冠的扩展,临时树以回缩修剪为主要手法,逐步收缩树冠,给永久树“让路”,3-4年后挖除。第二次间伐是对第一次间伐的高密果园生产5-8年后又表现出密闭,每666.7m2间伐株数保持到16-22株,进入开心形稳定结构,
1.2乔化树果园适宜推广的树形
乔化树果园适宜推广的树形的主导树形是开心形,该树形树冠开张,骨干枝小,冠内通风透光,该树形的单果重大,果实着色指数高,可溶性固形含量高,亩产量大。
乔化树采用延迟过度开心形,树体结构为三级,推行“四段三改一到位”:树形改造培养经历四个阶段,三次演变,最后实现开心形到位。矮化树采用细长纺锤形,推行“三段二改一到位”:矮化苹果树相对成形较快,完成改性培养比乔化树要早,从时限上经历三个阶段,进行两次改造培养。树体基本结构:干高1-1.8米,树高(落头后)3.5-4米,冠幅4.5-5米,树冠呈半圆形。树高达到一定高度后逐渐落头开心,第一次开心后留5-6个主枝,第二次开心后留3-4个主枝,第三次开心后留2-3个主枝(树势中庸或偏弱品种留2个主枝,树势强旺品种留3个主枝),形成大冠开心形。保留2个主枝的,下位主枝离地面1.5-1.8米,上位主枝离地面1.8-2.1米;保留3主枝的,下位主枝离地面1-1.2米,中位主枝离地面1.5-1.8米,上位主枝离地面2.1-2.4米。主枝基角为60-70度,腰角为80-90度,梢角为40-50度。主枝上着生1-2个侧枝,第一侧枝距主干1.5-2.5米,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0.3-0.5米,侧枝长1-2米。大、中、小结果枝组主要着生在侧枝上,也可根据空间在主枝上插空分布。
树体成形后,生长季叶幕层呈单层平面分布,树冠光照充足,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花芽分化和果实着色。主枝和侧枝上着生的结果枝组为单轴延伸的长放枝组,结果枝组呈珠帘状,在主、侧枝两侧下垂。下位主枝上的珠帘状结果枝组下垂距离为40-60厘米,中位和上位主枝上的结果枝组下垂距离为20-30厘米,层间保持20-30厘米间距。枝干比(主枝粗度与主枝着生处主干粗度之比)为1∶2。永久性主枝数量少,为2-3个。
苹果园适宜留枝量为每亩枝量由6-7.9万条。当每亩枝量由6-7.9万条增加到8-9.9万条时,亩产量增加11.2%;当亩枝量增加到10-11.9万条和12-13.9万条,亩产量比8-9.9万条分别减少7.3%、17%。以亩枝量6-7.9万条为基数,随枝量增加,单果重分别减少了9%、24%、29.5%;固形物含量分别减少了2.7%、5.3%、7.2%。
2、肥水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
陕西渭北苹果产区水资源不足,是典型的“雨养”区,果园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缺水与缺肥矛盾并存,水分胁迫和养分胁迫是苹果产量、质量提高的两大主要限制因素。生产中由于水分胁迫,肥料利用率低、施肥报酬递减,反过来又加剧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过量施用氮肥,造成施肥比例失调。只有水分和养分投入合理,供应协调,才能以水促肥,以肥调水,产生耦合效应,达到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提高旱地果园有限肥水利用率及生产潜力,是果园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关键。
2.1苹果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苹果主产县施肥现状调查结果,目前施肥表现出氮多,磷、钾少的特点,N:P2O5:K2O比例为1:0.63:0.51;施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施用水平较低,距优质果园有机肥的投入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相当一部分果农几乎不施有机肥;化肥N(有效养分Kg/亩,下同)32.1,P2O5为20.4,K2O为14.0,有机肥1537.3(实物量Kg/亩),N、K2O及有机肥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较大,说明不同果园间在N、K2O及有机肥施肥方面差异较大,出现过量施肥和施肥不足并存的局面。总体而言,目前陕西省苹果园施肥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有,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过低,影响了土壤肥力提高和改善;土壤氮、磷、钾养分极不平衡,表现出过量和缺乏并存的现象;干旱严重影响了树体对养分的吸收,导致了土壤养分相对过量,而树体处于饥饿状态;果农科学施肥意识不强,仍然处于经验施肥阶段,出现过量施肥和施肥不足并存局面;单纯追求高产,而忽视了施肥对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2.2旱地苹果园肥水高效利用技术
2.2.1“肥水膜”一体化技术
干旱地区果园春季施肥后应补充水分,可在施肥沟浇水(或灌沼液),每株50-150 kg,然后将施肥、浇水区域用地膜覆盖,形成肥、水、湿、热等因素的同步,改善果树根际微域环境,有利于养分的转化和吸收、利用,解决干旱地区缺水条件下肥料利用率低的突出问题。也可以在秋季施基肥后立即把施肥区域用地膜覆盖,这样能够将秋季较好的墒情保持到来年的春季。
2.2.2旱地果园施肥技术
旱地果园采用采取秋季基肥、果实膨大期追肥的2次施肥方法,以秋季早施基肥为主,施入总养分的60-70%,可把1/3的氮、全部的磷、1/2或全部的钾在秋季施基肥时和有机肥一起混施,仅留2/3的氮或1/2的钾在果实膨大期追施。降雨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果园,采取秋季基肥、春季和果实膨大期追肥的3次施肥方法,秋季施入总养分的50%,可留1/2的磷肥、1/2的钾肥和2/3的氮肥于次年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分两次追施。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和产量水平加以调整。盛果期树,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亩施化肥折合氮20-30kg、磷15-20kg、钾20-25kg;N∶P2O5∶K2O(有效养分,包括化肥和有机肥)应达到1∶0.75∶1。
表1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推荐施肥量(kg/亩)
产量水平
(kg/亩)
有机肥
化肥
氮(N)
磷(P2O5)
钾(K2O)
1000
1000
10-15
10
10-20
2000
2000-3000
20-25
20
20-30
3000
3000-5000
30-35
30
30-40
2.2.3旱地果园二元生草覆盖(行间生草+清耕带覆草)技术
(1)草种选择:渭北旱地苹果园适宜的生草草种,应选择根冠比小、根系浅的白三叶、红三叶等。在渭北果园有限资源的条件下,选择这些生草草种,既有利于降低生草草种与果树对水肥的竞争,又最大限度地增加牧草地被的收获指数,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
(2)种植条带:根据对渭北旱地苹果园生产特点,一般情况下生草条带为1.2-2.0m,生草带的边缘应根据树冠的大小大体在60-200cm范围内变动。
(3)播种时期:在渭北苹果产区,生草的最佳时期应在8月20日-9月10日,该时期种植气温相对较低,又有一定的降水保证,所以非常适合牧草苗期生长,播种容易成功。
(4)超量播种:渭北苹果园生草播种试验发现,实际播种中为避免播后苗稀,可超量播种,超量播种既可减少杂草侵害,又能加速生草地被稳定群落的形成,根据试验,可按正常播量的三分之一增加播量.
(5)生草初期应重视对生草地被施肥:在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栽培中,从牧草植被的培育到稳定群落形成一般要2-3年时间,在牧草植被发育初期,生草草种对土壤营养的暂时性消耗程度不同地影响土壤营养物质,随着牧草植被稳定群落的形成,牧草地被残体、半腐解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有机质及有效态矿质营养,并逐渐向土壤下层淋析,不断向土壤补营养,形成较为持久的营养循环。因此,应在牧草地被的培育阶段应加强施肥管理,应根据生草种类、地力状况进行施肥,一般禾本科牧草应施氮肥为主,豆科牧草应施磷肥为主。
(6)应重视刈割:草与果树争夺水分是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生草栽培普遍存在的主要矛盾,除选择浅根性的牧草外,通常采用适时刈割覆盖来缓解或消除其矛盾。根据对渭北生草制苹果园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其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与秋季,应在春季及秋季加强牧草刈割管理。
(7)清耕带覆草:根据试验,一般情况下生草条带为1.2-2.0m时,清耕带覆草量应在1500kg-2300kg/亩之间。
3、 病虫害绿色综合控制技术
以生产绿色果品为目标,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报,以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重点,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大力推广生物物理防治措施,诱虫带诱杀越冬害虫,性外迷向剂防治害虫,自动物理灭蛾灯抑制害虫。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当病虫发生数量超过防治指标时,选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以下,实行病虫的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杀虫剂施用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达到绿色食品要求。
3.1早期落叶病防治措施:⑴清扫落叶,减少初侵染源。每年冬末或次年早春,彻底清扫果园落叶,并带出果园深埋或烧毁;⑵每年于5月下旬前剪除茎基部的分蘖枝和低于50㎝的生长枝,杜绝或减轻初侵染;⑶推广间伐及改形修剪技术,保证树冠透光率在25%以上。降低树冠内湿度,减少叶片结水时间,防止病菌孢子萌发;⑷全年第一次在果园见到零星病叶后,要连续2-3次喷施高效内吸性杀菌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对已感染病菌进行追杀,每次间隔7-10天;⑸连阴雨季应用耐雨水冲刷的保护性杀菌剂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68.75%杜邦易宝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2-3次。
3.2腐烂病防治措施:防治腐烂病应采取以营养施肥、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为基础,以保护新、旧伤口为中心,发病后及时刮治为辅助措施的综合防治策略。⑴全元施肥,增施有机肥,强壮树势。成年挂果园施基肥时,要保证有1.5-3 kg/株N、P、K复合肥和腐熟的猪、牛粪15-30 Kg,缺乏有机肥的果园可选择有机质在35%以上的腐殖酸肥3-4 kg/株。⑵伤口喷涂药剂保护。剪锯口是苹果腐烂病发生的主要场所,早春对因修剪等造成的伤口以及上年的所有未愈合的剪锯口、虫伤、冻裂伤,在修剪完成后要及时用25%丙环唑乳油600倍液或1.5%噻霉酮膏剂或5%菌毒清水剂50倍液涂药保护。⑶主干涂药。主干是腐烂病发生的主要部位之一,也是产生落皮层滋生表面溃疡的场所。在早春刮治完腐烂病斑后,于3、6、9月分三次应用60%有机腐殖酸钾30倍液涂刷主干和主枝基部。这既能铲除腐烂病菌,促进伤口愈合,还可为树体提供养分,增强抗病能力。⑷病斑刮治。在早春和秋季发现腐烂病斑要在10日内刮治完成。病斑采用重刮皮,要求刮成椭圆形、立茬,从病斑病健交界处纵向刮3厘米,横向刮2厘米,再涂以1.5%噻霉酮膏剂或“拂蓝克”人工树皮膏剂,追杀木质部潜伏的病菌和防止病斑二次感染。⑸桥接。对主干上超过横径一半的病疤,要求采用单枝或多枝桥接,以利辅助输导养分,促进树势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