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生产技术意见

2019-01-02 00:12:56浏览:11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2014年全区多作并举,全力抵御低温阴雨寡照,将水稻产量损失降低最低,为区全年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全

2014年全区多作并举,全力抵御低温阴雨寡照,将水稻产量损失降低最低,为区全年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全区水稻生产要紧紧围绕“稳产、提质、增效”的目标,以展示基地为引领,水稻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为平台,优化品种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良种良法配套,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努力提升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确保水稻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总产31.5万吨以上。创建一批亩产800公斤以上的50亩连片高产攻关田、750公斤以上的百亩丰产方、700公斤以上的万亩示范区。促进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保持全省排名前列。重点工作围绕“五个突出”:

一、突出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是优化主推品种。2015年我区主推南粳9108、武运粳24号等迟熟中粳品种,迟播田块以武运粳27号等中熟中粳品种为主。二是调优种植布局。稻作方式上,大力推广机插秧,适度推广精确抛(摆)秧,试验示范钵苗机插秧,大力缩减粗放的直播方式。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以省农委2014—2015年水稻主推品种与主推技术推介名录为依据,充分发挥相关农业政策和项目的扶持与导向作用,制定宣传推介与培训计划,通过广播、电视、培训班、农信通等多种形式,加大主推品种与主推技术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农民科学运用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提升科学技术应用率。

二、突出水稻集中育供秧的示范推广

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稻集中育供秧发展,不断提高全区水稻秧苗素质。一要科学制定规划,提早落实育秧地点和面积。根据科学布局、规模适度的原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主体,及早制定集中育秧规划,建设一批永久性、高标准的商品化集中育秧基地,切实解决家家户户分散育秧难、难以育壮秧等问题。二要规范育秧技术,提高集中育秧点秧苗素质。要规范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因地制宜地开展育秧技术创新研究,不断推动育秧技术革新进步,大力推广应用省筛选推介的浸种剂、秧盘、基质、壮秧剂、无纺布等育秧物化技术产品,提高育秧水平和育秧效率。三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集中育秧成效。对集中育秧主体,要开展育秧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严把技术关口,切实规避和化解水稻育秧技术风险,提高育秧技术到位率,确保集中育秧取得实效。

三、突出高产高效综合技术的集成示范

一是建设高标准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我区河横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扩大基地建设范围,完善基地设施功能。以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示范方案,优化丰富示范内容,集中展示一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将示范基地打造成集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展示、观摩学习与培训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平台,为大面积生产树立示范标杆,为我区水稻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推介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深入开展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科学制定高产增效创建技术路线,严格把关落实好各万亩片具体技术措施,确保高产增效创建提质扩面取得实效。遵循“增产理念、效益理念、绿色理念”,大力实施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中力量、分区推进,全力攻克影响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环境改善等技术瓶颈,促进水稻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三是广泛建立高产示范方。按照部省高产创建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市、县(区)、镇、村四级联动,鼓励引导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办、创办一批水稻高产示范方。逐步实现万亩示范片乡镇全覆盖、各乡镇都有千亩攻关方、各村都有百亩核心田,真正做到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

四、突出前瞻性储备技术研究集成

针对制约当前我区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和技术瓶颈,积极开展新技术探索和尝试。一是深化秸秆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集成研究。深入开展秸秆全量还田与机插、抛秧等主体栽培方式相配套的技术集成研究,配套完善秸秆还田后大田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等关键技术,熟化集成具有我区特色的以秸秆还田为基础的水稻轻型、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稻作创新技术体系。二是加大水稻钵苗机插(摆)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力度。针对目前发展机插秧的制约瓶颈,继续开展钵体机插(摆)秧密度调节、肥料运筹、水分定量调控等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总结钵苗机插(摆)秧高产群体形成规律和调控措施。三是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集成。针对我区水稻生育期间多发重发的梅雨、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台风、重大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强相关抗性品种的筛选,开展适宜播期、栽培方式、肥水管理以及生物试剂调控等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切实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五、突出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专家,于水稻生育关键时期深入田头,根据天气条件、病虫情报、水稻苗情等,进行现场指导与培训,因地制宜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意见,确保关键田管措施落实到田。一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专家咨询活动、印发技术明白纸、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基层技术人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育秧专业户、农机专业户、示范方农户等进行培训,提高科学种稻水平。二是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按照“五有五统一”要求,规范专业化服务组织管理,大力推进机插秧育供栽一体化服务和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配对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服务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三是加强信息服务与高产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12316农事短信、热线电话、网络信息、农事宣传栏等及时发布农情信息,开展指导服务,及时解答农户咨询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在关键生育时期,分批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现场集中观摩培训,充分发挥高产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2015年玉米生产技术意见

上一篇:

苗木的根接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