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什么是柿蒂虫,柿蒂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专家解答】
柿蒂虫(Stathmopoda massinissa)别名:柿实虫、柿食蛾、钻心虫,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分布于华北、华中及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等地。近年来在河北中南部柿产区发生日趋严重,尤其在山区栽植分散、管理粗放的园区,柿蒂虫蛀果率达50%—70%,有的园区甚至绝产。
危害: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多从柿蒂处蛀入,蛀孔处有虫粪并用丝缠绕,幼果被蛀早期干枯,大果被蛀比正常果早变黄20多天,俗称黄脸柿或红脸柿。被害果早期变黄,变软脱落,致使小果干枯,大果不能食用,造成减产。
发生规律:—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里或树干基部附近土里结茧过冬。越冬幼虫于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盛期在5月中旬。5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为害幼果,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一部分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一部分在树皮裂缝下结茧化蛹。第1代成虫在7月上旬到7月下旬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第2代幼虫自8月上旬至柿子采收期陆续为害柿果。自8月上旬以后,幼虫陆续老熟越冬。成虫自天多静伏在叶片背面或其他阴暗处,夜间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果蒂与果梗的间隙处。第1代幼虫孵化后,多自果蒂与果梗相连处蛀入幼果内为害,粪便排于蛀孔外。第2代幼虫—般在柿蒂下为害果肉,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脱落。多雨高温的天气,幼虫转果较多,造成大量落果。
防治方法:
1、冬季或早春刮除树干上的粗皮和翘皮,清扫地面的残枝、落叶、柿蒂等与皮一起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
2、在幼虫为害期及时连同被害果的果柄、果蒂全部摘除,幼虫脱果越冬前,在树干及主枝上束草诱集越冬幼虫,冬季在刮皮时将草解下烧毁。
3、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清除树冠下杂草后,在树冠下地面撒施4%敌·马(敌百虫·马拉硫磷)粉剂0.4—0.7kg,10天后再施药1次,毒杀越冬幼虫、蛹及刚羽化的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正值幼虫发生高峰期,应各喷2次药,每次药间隔10—15天。如虫量大,应增加防治次数。可用下列药剂:20%菊·马(氰戊菊酯·马拉硫磷)乳油1500—2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40%杀扑磷乳油1500—20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等,着重喷果实、果梗、柿蒂,毒杀成虫、卵及初孵化的幼虫,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小编点评】柿子是我国南北方都有种植的一种果树,柿蒂虫是柿子树常见的一种虫害,上文山村网小编为您介绍了它的危害及其发生规律,以及柿蒂虫的防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