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度
玉米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好光的特性,整个生长过程都要求较高的温度和较强的光照条件。其中,温度是影响玉米生育期长短的决定性因素。
种子在6—8℃条件下发芽,但发芽速度较慢,在10—12℃时发芽较快,生产上常以地表5—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10—12℃作为实时早播的温度指标。一般植株长到6—8厘米展开叶、温度达到18度时开始拔节。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茎节伸长迅速。
抽雄开花时,日平均温度以24—26℃最适宜;气温高于32℃,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会使花粉失。水干枯,花丝枯萎,导致授粉不良,造成缺粒减产。气温低于20℃,花药开裂不正常,影响正常散粉。
籽粒形成和灌浆期间,日平均温度以22—24℃最适宜,若气温低于16℃或高于25℃,则酶的活性受影响,光合产物积累和运输受阻,籽粒灌浆不良;若遇高温逼热,则粒重明显下降,减产严重。各地种植玉米应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等,选用适宜的品种。
二、光照
玉米是高光效的C4作物,光照条件充足,其丰产性不高。玉米属不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在每天8—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植株生育加快,可提早抽雄开花,但在较长日照(18小时)状况下,也能开花结实。玉米对光的需求较高,其饱和点为50000—90000勒克斯,补偿点为150勒克斯左右,光照充足,有利于高产。
三、水分
全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大体是:苗期植株幼小,以生长地下根系为主,表现耐旱,应以蹲苗来促壮;拔节后植株生长迅速,株高、叶多,需水量逐渐增大;在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20天这一个月内,消耗水量多,对水分需求很敏感,开花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若缺水受旱会造成“卡脖旱”,减产严重;乳熟期后,消耗水量逐渐减。
四、土壤及水分
玉米根系发达,根量大,分布广,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下。土壤耕作层要求在30厘米以上,这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玉米全生育期吸收的养分比小麦多。种植玉米的土壤应具有较高的肥力。玉米也是需氧较多的作物,根系呼吸活动强烈,必须由土壤供给充足的氧气。土壤良好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系发育,进而促进地上茎叶生长,上、下部营养物质顺利转运和交换。
玉米抗盐碱能力比小麦、棉花、甜菜等作物弱,在盐碱地上种玉米很难获得高产,须先行洗盐改良,保证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