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生产,果树树冠逐渐扩大,如果修剪等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果园密闭,通风透光不良,进而使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影响果农的收入。这时,就要趁休眠期对密闭果园进行改造,重新打开光路。果园改造也如同一小场战役,动手前要摸清“敌情”,制定策略,认真执行,才能赢得一个漂亮的结果。改造后的果园,一般要求行间能过车,株间能过人,树下见光斑,对面见人影,风吹叶全动,手能摸到顶(密植园);大枝少,小枝多,级次少,主从分明,布局合理,枝枝叶叶都见光
摸清果园情况
摸清自己果园的情况,是制定密闭园改造计划的基础。果园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立地条件、品种砧木特性、果园现状等
在密闭园改造当中,我们强调因地制宜,一园一策,就是在弄清楚上述情况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有些果农在改造当中,没有弄清楚果园情况,盲目改造,在干旱地区大杀大砍,搞一步到位,结果是树势严重削弱,腐烂病横行,最后毁园;另一方面,却在水地改造时缩手缩脚,小打小闹,修修补补,改造多年,果园依然密闭,难见大的改观。有些果园本身是矮化园,中心干难以上去,七八成的果子在离地面较近的三大主枝上,如果不依据实际情况改造,盲目地搞高干开心形,抬干、落头,势必多年难见效益,损失惨重。再比如,株行距为4米×5米的乔化园,不依据密度合理改造,强要改成主干形,注定要失败。上述事例,都是在没有正确认识果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盲目改造,往往造成很大损失。
确定改造思路
确定果园改造思路,必须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果园今后是走产量效益型的路子还是质量效益型的路子,或者走其他的路子(如观光果园)?不同的目标,改造的思路也是不一样的。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通盘考虑,是否处在优生区,是否具备生产优质果的资金投入、人员保证和技术素质,不一定在优生区都适合走质量效益型的路子。提高果品质量是一个全方位的事情,缺哪一方面都不行。
其次,要分析果园密闭的原因。大部分果园密闭的原因是密度与树形和管理措施不匹配。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一些措施,改变定植密度以适应树形,主要方法有大树移栽和间伐;另一个是改造树形以适应栽植密度。这里面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在改造密闭果园时,所定的目标树形和现有树形相差不要太大。生产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部分果园改造当中,先改造树形,而后再通过间伐改变栽植密度,将一个矮化密植果园改造成稀植大冠果园,这就有点南辕北辙。除非是观光园,生产中最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果园改造时,还有一个基本原则,尽量改造树形以适应栽植密度,而不是改变栽植密度以适应树形。因为改变栽植密度(特别是间伐)相对来说对果园经济效益影响更大一些。间伐后,果园往往朝着稀植大冠方向发展,这与果园现代化发展方向——矮化、宽行、密植背道而驰,与果园省力化栽培背道而驰。另一方面,通过改造树形以适应栽植密度有很大的优越性,树形改造可以在保证果园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进行,既解决了整园密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