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农技推广总站研究员郭凤告诉记者,和传统育秧技术相比,绿色生态无盘抛秧技术和塑盘抛秧技术有许多优点,值得推广。
“采用这两种技术,可以节省4个以上的育苗用工,加上节水等优势,每亩节约育秧成本在50元以上。而且比薄膜覆盖出苗率高,分蘖多,长势强、茎杆粗壮,能更有效地利用养分,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去年的试验结果证明,每亩增产达5-10%。”郭凤说,这项“升级版”的育秧技术既生态又环保——通过使用沼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和质地;而且无纺布覆盖本身透气、透水、可以降解,即使部分残片进入土壤,也不会导致类似农膜阻隔土壤水分、养分传导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稻田生态环境的保护。
据介绍,从增产效果来看,绿色生态旱育秧最好,其次是绿色生态塑盘抛秧,再次为绿色生态无盘抛秧,最后是绿色生态旱育机插秧。下面将具体介绍绿色生态无盘抛秧技术与绿色生态塑盘抛秧技术要点。
》相关链接
无盘抛秧技术要点
制作苗床
选择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的旱地。苗床按2.0米开厢,做成凹式苗床,厢面宽1.4-1.5米、走道高10厘米。按预期育秧叶龄规格准备苗床,培育叶龄3.5-4.5叶小苗秧每亩移栽大田准备8-10平方米;培育叶龄4.5-5.5叶中苗秧亩备苗床12-14平方米;培育叶龄5.5-6.5叶大苗秧亩备苗床16-18平方米。
营养床土
播种前25天左右,每平方米苗床土施沼渣15-20kg和100g过磷酸钙,然后覆盖薄膜培肥床土。同时,按10㎡用60-70kg细肥土、20-30kg沼渣、0.5kg过磷酸钙和适量沼液充分拌匀,堆积盖膜、发酵沤制苗床营养土和覆盖用土。
整理苗床
播种前1-2天,将堆沤好的营养土50公斤左右均匀撒入苗床上,整平床土。播种前,将苗床浇足底水,使床土水分处于饱和状态。
沼液浸种
选用优良品种,亩移栽大田用种量1公斤;经晒种、选种后,播种前用中层沼液按1∶1兑水或用原液浸种36小时,浸种完成后立即捞出稻种用清水冲洗,沥去多余水分。
选择“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包衣,每袋(350克)拌种剂拌1-1.2公斤种子。采取“现包即播”的方法,将种衣剂倒入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种边搅拌,直到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
精量播种
种子包衣后及时播种,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分厢定量精播匀播。育小苗秧播湿谷120-140克/㎡,中苗秧播湿谷80-100克/㎡,大苗秧播湿谷60-70克/㎡。播种后,盖营养土0.5-1.0厘米,以种子不外露为度,然后在厢面平铺一层超微膜,再搭小拱棚覆盖无纺布,覆后四周压严压实。
塑盘抛秧技术要点
制作苗床
选择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的菜园地或旱地。苗床按2.0米开厢,做成凹式苗床,厢面宽1.4-1.5米,走道高10厘米。按预期育秧叶龄规格准备苗床,培育叶龄3.5-4.5叶小苗秧每亩移栽大田准备8平方米以上;培育叶龄4.5-5.5叶中苗秧亩备苗床12平方米以上;培育叶龄5.5-6.5叶大苗秧亩备苗床16平方米以上。
覆盖薄膜
播种前25天左右,每平方米苗床土施沼渣15-20kg和100g过磷酸钙,然后覆盖薄膜培肥床土。同时,按10㎡用60-70kg细肥土、20-30kg沼渣、0.5kg过磷酸钙和适量沼液充分拌匀,盖膜发酵苗床营养土。
摆盘装土
播种前,浅翻整细整平厢面,灌足底水(以能起“浆”为度);抹平床土后,在床面上摆好秧盘(培育3.5-4.5叶小苗秧选择秧盘规格60×33厘米,561孔塑料软盘,每亩大田备35-40塑料软盘;培育4.5-5.5叶中苗秧选择434孔规格塑料软盘,亩用塑盘50个),将盘下凸出的钵体全部压入泥浆,保持盘与床土紧密接触和盘面平整。将营养土(泥)均匀装入塑料软盘钵体内至2/3处,用木片刮平,清除盘面多余的泥土。
施壮秧剂
10㎡苗床用0.3公斤旱育秧型壮秧剂,加15-20公斤营养土拌匀后,均匀撒在盘钵孔内营养土上,并用木片刮平、浇足底水,使床土水分处于饱和状态,一次完成床土消毒、调酸、施肥、化控壮苗等多项技术环节。
无纺布覆盖
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分厢定量精播匀播。育小苗秧播湿谷120-140克/㎡,中苗秧播湿谷80-100克/㎡,大苗秧播湿谷60-70克/㎡。播种后,盖营养土0.5厘米以上,以种子不外露为度。然后在厢面平铺一层超微膜,再搭小拱棚覆盖无纺布,覆盖后压实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