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瘿蚊一年发生5-6代,以幼虫于树冠下土壤内做茧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第一至第四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4月中旬、5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8月中旬出现第五代幼虫,9月上旬枣树新梢停止生长,幼虫开始入土做茧越冬。
受害的嫩叶卷曲成筒,用手掰开卷曲的叶片,详细观察可见到枣瘿蚊的卵和幼虫。卵呈白色微带黄,椭圆形,长径约0.3毫米,一端削尖,外皮有一层胶质,有光泽。成熟幼虫体长1.5-2.9毫米,乳白至淡黄色,体节明显,头小显褐色。一般每个叶片有幼虫5-15头,被害叶片后期枯萎脱落。成熟幼虫随枝叶落地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平均寿命2天,除越冬幼虫外,卵期3-6天,幼虫8-13天,蛹期6-12天,成虫寿命1-3天,喜在树冠低矮、枝叶茂密的枣枝或丛生的酸枣上为害。树冠高大、零星种植或通风透光良好的枣树受害轻。
防治枣瘿蚊可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及时清理树上、树下虫枝、叶、果,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从4月中下旬枣树萌芽展叶时,就要及时喷施药剂防治,可用25%灭幼脲悬乳剂1000-1500倍液、52.25%毒·氯乳油2500-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乳油氰戊菊酯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间隔8-10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