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理深耕。深耕可以加深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有资料表明,深耕后土壤容重减少0.1~0.2克/立方厘米,总孔隙度增加3%~8%,非毛管孔隙增加4%~8%,田间持水量增加3%~4%。
3.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
4.推广地面覆盖 (如覆膜、覆草、覆盖作物秸秆等)技术,减少田间水分蒸发。
5.推广灌溉新技术。(1)管灌。利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具有浇地灵活、浇水均匀、受土地不平影响较小等特点,还可以长畦短浇、宽畦窄浇,一般每次灌水量可比土渠垄沟灌减少用水20%-30%。(2)喷灌。喷灌是水流通过管道、喷头等机械设备,把有压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降落到地面,达到补充土壤水分的目的。喷灌可以按照果树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随时调整灌溉定额,使土壤水分经常保持在适合果树生长的范围内,且不产生地面径流和地下渗漏,一般可比渠道送水方法节水50%左右。(3)滴灌。滴灌是把水源水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末级管道 (毛管),再通过毛管上的滴头等灌水器将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果树附近的土壤中,一般可比地面灌溉节水50%以上;比喷灌节水15%-20%,节能30%以上。
6.改进灌水方式。(1)小水汇大流。即在水量较小时,为减少渠道渗漏,加快水流速度,可以采取群井汇流的办法,往一个渠道里集中送水,以扩大浇地范围,提高灌溉效率。(2)浇水留地头。即当水浇到畦长的70%-80%时,就改浇另一畦,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畦端积水和水流失,还可节约用水20%左右。
7.浇好关键水。果树在不同生育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植物生理学上把植物一生中对缺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 “水分临界期”。果树的水分临界期是开花和果实生长的初期。生产上,在水源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应及时满足果树的水分需要,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水源不足时,则应首先保证果树临界期需水,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8.合理使用化学保水剂、抗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