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羊的关键是饲草生产。在我国,饲料的商品供应体系已经形成,只要羊场需要,供应商就会送货上门,而饲草的商品化生产仅刚刚起步,距市场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牧区养羊靠放牧,靠商品草,农区养羊则首先要解决饲草的来源。饲草来源的关键有两条,一是有草,二是均衡供应。黄淮海农区四季分明,夏、秋青草生长繁茂,供应充足,而冬、春则面临草缺的问题。对此,课题研究解决的途径如下:1、大力发展农田种草。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草国,有草地面积60亿亩,仅我国北方10个省区就有草地50亿亩。一提饲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草原、牧区,与农区无缘。在计划经济年代,农田种草就是一种犯罪。而事实上,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饲料用粮高达1300亿公斤,全国生产的粮食中,有2/5转为饲料用粮,即40%的粮食生产实际上就是饲料生产。牧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容易消化,利用率高,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稻类、麦类、玉米所不及的。因此,把牧草生产与饲料生产有机统一,腾出一部分农田种植牧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90年代的中期,由于山羊生产投资少,风险小,效益稳,规模化养羊成为广大农民的渴求,1994年至1998年,全县先后创办了十几个规模羊场,均因饲草问题解决得不好而以失败告终。从1998年开始,课题组开始进行农田种草养羊的试验研究,到目前在全县已推广到3万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使规模百只以上的农户(场)达到近千个,圆了全县人民多年渴求的规模养羊梦。2、牧草模式化种植技术。轮作可以保证牧草的合理换茬,套种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混播可以促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优势的互补。采用轮作、套种、混播等高产栽培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牧草的生物学产量,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保证牧草的常年均衡供应。课题组在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研究成果见《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3、搞好饲草、饲料的综合利用对此,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合理利用秸秆资源。黄淮农区均以旱作为主,是全国小麦、玉米的主产区。以丰县为例,全县小麦种植面积80万亩,玉米面积50万亩,年产小麦秸2.5亿公斤,玉米秸秆2亿公斤,利用率较低,多数被废弃在场间、地头,成为农作物害虫的越冬场所和环境污染源,影响了村容村貌。为此,我们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①小麦秸利用。将小麦秸粉碎成草粉,按麦秸粉300kg、玉米 粉120kg、麸皮30kg、豆饼40kg、骨粉5kg、食盐5kg、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量进行配比,按水、料1:1的比例拌匀,每羊日喂量1-1.5公斤,基本上保证了羊群的正常生长和繁育。除此之外,亦可将麦秸氨化、微贮,提高其消化率和利用率。②玉米秸利用。青贮:将青鲜玉米秸铡短,投入青贮池(窖)内,压实密封,60d后取出饲喂,辅以适量精料。干贮:针对黄淮海农区玉米秸收获期间正值秋收秋种大忙季节,大规模青贮存在着争人力、物力、财力的矛盾,为了防止玉米秸霉变,则利用揉搓机将其揉碎、铡短,经2-3d晾干晒干,收藏备用。冬、春草缺时将其再度粉碎成草粉,按草料比7:3或6:4拌合饲喂羊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科学利用精料①正确进行配合。推荐的配方为:玉米50-60%,糠麸类15-20% ,饼粕类15-20%,矿物类2-3%,另加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量。②合理调控用量。一是根据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用途羊群适当调整配方;二是因地制宜,根据羊群膘情适当增减用量。一般每年4-6月份,牧草或青草鲜嫩,含水量较大,营养物质相对缺乏,则适当增加用量。每年9-11月份饲草干物质较多,营养成份相对充足,可适当降低用量。育肥羊进入育肥阶段时,可集中投料,每羊最大日用量可达500g。繁殖母羊空怀期则适当减少用量,使母羊保持在7-8成膘,防止过瘦或过肥,以利于发情、配种、受孕。孕羊临产的1月内应适当增加用量,防止妊娠中毒症的发生。③合理使用精料。注意精料不要粉碎过细,可以按水料比1:1的比例进行拌合后投喂,也可挤压成颗粒进行饲喂。饲喂时间在每天的下午为宜,防止空腹喂料。(3)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在广大农区,农副产品是养羊重要的饲草资源,是解决冬、春草缺的主要原料,包括:山芋藤、花生藤、牛蒡叶、牛蒡残次品、豆秸、豆荚皮、各种树叶、甜菜残次品、甘蓝、胡萝卜、大蒜秸、果树叶、玉米叶等,必须及时收集、晒干、垛好,以备冬、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