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是我国的传统食品,配汤、做菜均可,其风味独特,具有洁白光亮、透明、软硬适度、口感滑爽等特点,而且烹调简便,成本低廉。粉丝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畅销,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消费者欢迎。以下是粉丝的加工技术。
一、原料生产粉丝常用的主要原料为绿豆、蚕豆、豌豆等豆类淀粉或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用到的辅料有明矾和亚硫酸氢钠。
二、工艺流程打浆→调粉→漏粉→冷却→漂白→清洗→干燥→成品
三、操作要点
1打浆:按9∶1的重量比将原料淀粉分成大小两部分,先将其中的小部分淀粉用水调成稀糊状,再用沸水向调好的稀糊中猛冲,同时急速搅拌,约10分钟左右,至粉糊透明均匀,易于出丝为止,称为粉芡。此外,以适量凉水将大部分淀粉调成湿淀粉备用。
2调粉:首先在粉芡内加入0.5%明矾,充分混匀后再将湿淀粉和粉芡混合,搅拌好并揉至无疙瘩、不粘手、能拉丝的软面团。初学者可先试一下,如漏下粉丝不粗不细不断就正好,若下条加快就断条,表示芡大(太稀),若条下不来或太慢,粗细不均,表示芡小(太干)。芡大可加粉,芡小可加水,但以一次调好为宜。
3漏粉:将面团放在带小孔的漏瓢中,挂在开水锅上,在粉团上辊均匀的压力(或加振动)后,透过小孔,粉团即漏下成粉丝,使其浸入沸水中,遇热凝固成型。同时应经常搅动,使锅中水缓慢向一个方向转动。以防丝条粘着锅底。漏粉时沸水的温度以保持97℃以上为好。漏瓢距水面的高度,依粉丝的细度而定,一般在55~65厘米,高则较细,低则较粗。
4冷却、漂白:粉丝落到沸水锅中后,待其将要浮起时,用小竹竿挑起,拉到冷水缸中冷却,以增加粉丝的弹性。冷却后,再用竹竿绕成捆,放入0.1%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浸10~1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同时搓开互相粘着的粉丝。亚硫酸氢钠溶液可漂去粉丝上的色素和其它粘性物质,使之光滑、洁白。
5干燥:经清水漂好的粉丝,可运到晒场,挂在绳上,随晒随抖,令其干燥均匀,并要求水分不超过12%。粉丝干燥后,取下捆扎成把,即得成品,包装后备用。
四、产品特点
色泽洁白,丝条干脆,无异味,烹调加工后丝条不易断,有较好的韧性,无生淀粉味,具有粉丝特有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