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蘑菇小菌核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9-01-02 19:34:45浏览:78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小菌核病,又称白绢病,罗氏菌核病,主要危害草菇、双孢蘑菇和平菇,是草菇栽培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1:症状:该病发生在播

小菌核病,又称白绢病,罗氏菌核病,主要危害草菇、双孢蘑菇和平菇,是草菇栽培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

1:症状:

该病发生在播种后的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形成阶段。发生初期,在料堆或菇床覆土表面的菌丝常呈一圈一圈的环形,菌丝白色、棉絮状、稀疏、有光泽,比草菇菌丝粗壮。后期白色菌丝消失,在覆土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颗粒状菌核,大小如小米粒,以后变为米黄色至茶褐色,直径1厘米左右,表面光滑,外形似一颗油菜籽。受侵染的菇床,双孢蘑菇菌丝逐渐消失,只剩下少许较粗的菌索,出菇量大大减少甚至不出菇。已形成的子实体病原菌首先侵害菇体基部,表面潮湿,有粘性,最后整个子实体软腐。

2:病因:

病原菌为小核菌。在25-30℃下生长很快,该菌产生的菌核自然存在于土壤、稻草或粪块中,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如料温过低很难将其杀死,因此主要是培养料带菌传播,如遇发菌期高温高湿,残存于料中的病原菌菌核就会萌生菌丝,生长蔓延,并分泌毒素,侵害培养基质和子实体,染病部位不能出菇,已出的子实体受侵害,蔓延很快。该病菌适宜在稻草上生长,故我国南方用稻草栽培食用菌的地区,此病害发生的较为严重。

3:防治方法:

①作为培养料的稻草或麦秸,在草菇栽培时,可用5-7%的石灰水浸泡1天,然后用清水冲洗,使稻草的PH值不超过9,随后踩堆播种。而双孢蘑菇等的培养料在发酵期料温要超过65℃,实行二次发酵,以彻底消灭病原菌。按1000斤稻草加3瓶施耳康的比例拌料,可有效杜绝该病害的发生。

② 旧菇床的土要彻底清出,喷2%福尔马林消毒,然后再填草,接种,换用新土作覆土。

③ 发菌期严防高温,确保料温低于25℃。

③ 一旦发病,要立即挖出病料,补料补种;还可以用1%的石灰水处理。如果菇床局部发生,挖出病料后,喷洒100倍的施耳康,防治效果特佳。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调味紫菜的加工技术

上一篇:

黄鳝的加工与包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