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产品经过有关部门认证后,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可大幅度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目前已进入双孢菇的栽培季节,现将双孢菇的有机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生产流程
双孢菇的生产流程是:建造菇棚-备料-堆制培养料-发酵与翻堆-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双孢菇的发菌适温为22℃~25℃,发菌至出菇约需40天。堆料发酵应在播种前一个月进行。
二、建造菇棚
菇棚要建在水质良好、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卫生的地方。菇棚坐北朝南,墙体下底宽1米,上顶宽0.8米。地面向下挖深0.5米,后墙内高2.8米,外高2.3米,并设两排通风口,前墙内高0.8米,外高0.3米,设一排通风口,前后墙通风口要对应,通风口大小为0.3米×0.3米。棚宽9米(包括前后墙),棚内畦宽1.5米,畦为南北方向。北墙前留0.7米宽的工作道,畦间留0.5米宽的工作道,棚上盖塑料膜和草苫。
三、制培养料
栽培面积按每100平方米计,需要干牛粪1500公斤、麦秸1500公斤、豆饼200公斤、石膏40公斤、碳酸钙40公斤、磷矿粉50公斤、石灰30公斤。
四、建堆发酵
按配方要求,将培养料拌匀并预湿3~5天,将预湿的秸秆铺约15厘米厚,然后铺4~6厘米厚的粪肥,并将石膏、石灰等均匀撒入堆中,不要撒在堆边和顶层,以防流失。如此反复重叠,一直堆至1.5米高。堆宽1.8米,长10米。每次建堆时为了增加料内通气量,每隔1米左右可插一竹筒,待建堆完成时再拔去竹筒,此时便成了堆内的通气孔。建堆完成后,表面喷洒杀虫剂,下雨时要用薄膜覆盖以防雨淋。建堆5天后,堆温达到75℃进行第一次翻堆,4天后堆温达到75℃时,进行第二次翻堆,过3天后堆温达到75℃时,进行第三次翻堆,再过3天进行第四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时将料运入棚内,堆在床架上,关闭通风口和门,使温度自然上升到60℃,若温度达不到60℃可加温,并维持8小时进行巴氏灭菌。灭菌后开始通风,使温度降到48℃~52℃,再发酵4天,到培养料没有氨味时进行整床播种。
五、播种
播种前将菌种掰碎,把2/3的菌种撒在培养料上面,将菌种翻人料中一半处,然后将料面整平、整匀,使其厚薄一致,再将余下的1/3菌种撒在料面上,最后盖上地膜保湿。播种后密切注意料温的变化,可敞开通风口或在地上喷水降温,将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避免日光直射。
六、覆土管理
经过十几天发菌后即可覆土。所用的覆土在播种后即可准备,从荒坡草地的地下20厘米处取出黏土,过筛晒干,制成粗土含量60%,细土含量40%的覆土。每100平方米菌床用土3.3立方米,掺入石灰80公斤拌匀,调整含水量至60%,pH值为8即可。覆土厚度为3厘米左右。覆土第一天可不喷水,覆土的第二天开始喷水,使覆土吸足水。8天后,菌丝长入土中1厘米以上时,喷一次重水,喷重水后加强通风,并及时处理污染,及时补种。一般在4天后小菇蕾出现,以后便进入出菇期管理。出菇期培养料的含水量要保持在60%~6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喷水时喷头要高些,水不能直接喷向子实体。每次喷水后都要通风,通风的风头不可直接吹子实体。
七、及时采收
当双孢菇长到直径3~4厘米时要及时采收,以防开伞。采收时用手捏住上部,轻轻旋转扭下,尽量不破坏土层。采收第一潮菇后再喷一次水,加强通风,第二潮菇又开始形成。秋季一般采收3潮菇即到12月上旬,这时应注意保温,减少喷水,减少通风,揭去棚上的覆盖物,晒棚增温。注意防止寒潮袭击,让形成的菇蕾正常生长。进入12月中旬,一般棚内不再出菇,此时应盖严大棚。如果料内菌丝尚好,应及时清理床面,捡去死菇、菇根,将土中的老菌丝挖去,填上新土,在料和土上打洞,喷一次浓度为2%的石灰水。越冬期间,每月喷水2次,待来年春天气温回升后,继续管理,采收至5月初,温度超过22℃时停止出菇,栽培管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