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饲养管理方面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畜禽生产性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如何为畜禽营造一个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环境是养殖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畜禽能否顺利越冬要在饲养环节上多下工夫。1.1 饲养环境① 防寒保暖。进入冬季,天气寒冷,畜禽营养需求量增大,低温不仅能严重影响畜禽的饲料摄入量、转化率、增重和生产性能,而且也能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因此,为防止贼风侵袭,应当堵严圈舍的墙缝和透风孔,在门口挂门帘,需要的话,在舍内生火炉,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5~18℃(新建畜舍应注意取向问题)。② 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冬季里畜禽的饲养密度普遍增大,由于畏寒,就地拉、撒,使圈舍潮湿脏乱,这样会抑制畜禽体内水分的代谢,同时也能造成大量体热的散失,使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从而引发诸如大肠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等疾病。因此,应当勤扫畜舍,清除残留物、粪便等作生物热处理,做到当天粪当天清,保持清洁。对舍内垫料、垫草要经常更换、添加。但应注意不能十分干燥,否则尘埃增多会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③保持空气清新。越冬季节,畜禽舍内封闭严密,由于密度大而造成通风差,导致空气浑浊,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和病原微生物充溢其间,易使畜禽生产性能下降,引发诸如传支、传喉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甚至导致啄肛、啄羽等恶癖的出现。因此,在做到保温的同时,应保持舍内空气对流,定时通风换气(特别对于大密度的畜舍),做到使人进入舍内时不至于感到气闷,没有刺鼻及让人流泪的感觉。1.2 饲料饮水畜禽生产中,部分养殖场由于忽视了与饲料报酬有关的一些因素,饲养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到经济效益。①保持高能饲料。冬季畜禽能量消耗增大,因此应保持饲料稳定的高能,如需更换饲料,也应循序渐进。不给畜禽饲喂腐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和污染的饲料,防止病从口入。②适量饮水。虽然是冬季,但并不能忽视畜禽的饮水问题,否则会由于缺水而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水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0℃左右,杜绝饮用冰冻水。2 做好免疫工作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做好防疫工作,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2.1 定期消毒秋冬季节是一些病原体如大肠杆菌、链球菌、丹毒杆菌易侵袭畜禽机体的季节。因此,应选择一些无毒、无刺激、无腐蚀性的消毒药对圈舍、水槽、料槽进行定期消毒,制造一个不利于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切断传染源,杜绝畜禽疾病的发生。2.2 免疫注射根据各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对畜禽定期进行预防注射,这样,完全可以避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2.3 药物预防针对本时期因寒冷而不能对畜禽进行药浴、喷浴的特点,在日常的饲料和饮水中,酌量投以诸如百病消、福乐星、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和一些无毒、无刺激、无腐蚀性的抗球菌类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3 避免应激应激反应给养殖场造成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能引发各种应激反应,会造成畜禽采食量、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及产品质量的下降,同时使其生长缓慢,造成损失。要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要加强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3.1 避免惊吓严冬季节,麻雀、老鼠无从觅食,从而进入圈舍,会使畜禽受到惊吓;另外,各种野狗、野猪、黄鼠狼的怪音也能引起畜禽恐慌(禽类表现尤甚),从而导致起生产性能的下降。要防止惊吓则必须保持圈舍的严密性。3.2 避免转换圈舍为了保暖而转换圈舍,可以导致畜禽采食量减少、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等应激反应的发生。如确实需要转圈,最好在夜间(或在保持以前的光照状态下)进行,使其视觉上的平衡性得以保持。为保持镇静,避免惊恐,应于捕前1~1.5小时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氯丙嗪(50mg/kg)。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温度、湿度、光照及各地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等诸多因素间差异较大,因此,养殖场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适合自己的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综合性措施,以使疫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畜禽能安全越冬,使养殖业能够稳步、快速、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