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稻曲病虽然对于产量并没有多大影响,不过其病原菌中所含有的色毒素会影响水稻的品质且对人体有害,影响其商品经济价值。那么,水稻稻曲病是怎么发生的?有哪些具体症状呢?一起来了解了解。
图:水稻稻曲病
一、水稻稻曲病怎么发生的?
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翌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水稻的孕穗期(主要在破口期前6~10d)借气流、雨、露传播侵入剑叶叶鞘内侵染花器及幼颖引起谷粒发病。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尤其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多雨、低温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发病重。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偏施氮肥、氮肥过多过晚也利于发病。栽培晚熟品种或插秧过迟会增加感病机会。
图:水稻稻曲病
二、水稻稻曲病的典型症状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
图:水稻稻曲病
【小编结语】为了保证水稻的品种,提升市场经济价值,防治水稻稻曲病十分重要。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原因和典型症状,希望能够大家更好的辨别稻曲病,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