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广东等地出现了一种急性、高死亡率和严重减蛋为特征的鸭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病季节不定,集约化饲养的鸭场多见;发病鸭群遍及肉用鸭(麻羽或白羽)、番鸭、骡鸭、野鸭及其他品种的产蛋鸭、种鸭。产蛋鸭和种鸭多于产蛋高峰期发病,突然大幅度减蛋,几天之内产蛋率由90%下降到只有10%~20%,长达1~2个月还恢复不过来。剖检死鸭见腹膜炎,卵泡变性坏死,表面呈褐色、红褐色或灰黑色。有时卵泡破裂,腹腔充盈淡黄色腥臭的浑浊液体,输卵管肿胀、增厚增粗。泄殖腔及肛周有炎性分泌物且粘污肛外羽毛。腹部羽毛整日湿污,粘连不干,无光泽。肉用鸭(麻羽或白羽)多在3周龄后发病,见出血性败血症状,肝肿大,上有弥漫性出血点,腺胃环状出血,脾脏有出血点。番鸭或骡鸭也多在3周龄后发病,主要是肝脾病变:肝肿大,布满针尖状白色或灰色的坏死点,有时肝脏呈土黄或暗红色,上有出血点;脾肿大出血。死亡率在50%以上,有时可达100%。经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某些血清、卵黄抗体治疗均无效。经疫(菌)苗免疫,或细菌、病毒检查或培养、病例复制等,否定了减蛋综合症、鸭瘟、大肠杆菌病、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番鸭三周病等。目前推测是一种新的病毒病,暂定名为“新鸭疫”。我省有丰富的种源,建议番鸭、肉鸭、野鸭、蛋用鸭等种苗省内自给,没有必要到外省调种,以免“新鸭疫”传入我省。一旦发现病鸭,可用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制的新鸭疫油乳剂灭活苗(每瓶100毫升)免疫鸭群。番鸭、骡鸭、肉用麻鸭白鸭等,于5~7日龄肌肉注射,每羽0.25毫升。蛋鸭或种鸭于产蛋前2~4周免疫,每羽0.5毫升(也可于5~7日龄和产蛋前进行两次免疫)。该疫苗应在2~15℃保存,勿冻结,用时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