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蛋鸡在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同日龄的鸡均易感染,一般夏、秋季发病较多。本病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伤口感染或由吸血昆虫如蚊子等传播。
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一般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两种。皮肤型潜伏期为4~6天,典型发病症状是发痘,多见于鸡冠、肉髯、眼角、口角和鸡爪等处。先发生灰白色小丘疹,逐渐变大,表面坏死后出现黄色凹陷和结节。邻近的结节相互融合,形成大小不一的痘痂。经3~5天达到高峰,10天后脱落。黏膜型症状主要表现于口腔、咽喉部黏膜,病初见黄白色小结节,迅速增大融合,并发生坏死,形成黄白色假膜,覆盖于表面。剥去假膜,可见红色出血溃疡,之后又很快产生新的假膜,最终导致呼吸、吞咽困难而死亡。
治疗:应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是单纯的皮肤型鸡痘一般不需特别治疗,如是黏膜型的,除了及时剥除口腔咽喉部的假膜外,还应针对具体症状,具体投药。
预防:首先应严格消毒,并针对季节性传播源(如蚊子)做好有效防范。其次要注意不要使鸡受伤,防止感染。当然预防该病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可在鸡21日龄和开产前各进行一次,常采用翼膜刺种免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