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豆虫(豆青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2018-11-14 11:02:06浏览:69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豆虫,又名豆青虫、豆丹、豆蝉等,为豆天蛾幼虫的俗称,是植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豆虫主要通过啃食叶片、根茎危害植株生
  豆虫,又名豆青虫、豆丹、豆蝉等,为豆天蛾幼虫的俗称,是植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豆虫主要通过啃食叶片、根茎危害植株生长,对大豆、洋槐、刺槐等植物有着严重的危害。那么,豆虫(豆青虫)该如何防治?现将豆虫(豆青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豆虫(豆青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图:豆虫
  一、豆虫(豆青虫)的发生规律
  黄淮海地区每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9-12cm上层内越冬。第二年春季移动至表上层化蛹。一般在6月中旬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一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盛期,9月上旬幼虫老熟入上越冬。成虫飞翔能力很强,但趋光性不强,喜在空旷而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一般散产于第三、第四片叶背面,每叶1粒或多粒。
豆虫(豆青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图:豆虫
  二、豆虫(豆青虫)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对土壤进行深耕,消灭越冬虫源。山于豆天蛾老熟幼虫在土中9一12 cm深处越冬,秋季翻耕,杀死老熟幼虫。夏播大豆播种前进行土壤深耕,把蛹消灭在羽化之前,减少羽化率;改变大豆耕作方式,与其他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夏麦豆连作田套种油菜可有效地增殖豆田天敌的数量,使大豆害虫得到有效控制。王玉正等研究了大豆玉米间作和同穴混播对大豆病虫的发生,发现间作和同穴混播豆田的病虫发生危害轻于纯作豆田日。间作和同穴混播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自然生态控害能力。通过间作和套种等耕作方式,可以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害虫再猖撅等副作用,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有着特殊的意义。
  2.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当幼虫达4龄以上时,可采用人工捕捉,剪刀剪等人工防治措施。人工捕捉到的高龄幼虫可以食用,也可以进一步加工成豆天蛾食品;黑光灯诱杀成虫:山于豆天蛾的成虫具趋光性,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从而减少豆天蛾的发生量;化学防治。1-3龄期用50%马拉硫磷、50%敌敌畏,50%杀螟蛤,50%倍硫磷、4%久效磷等乳剂1000倍液喷雾,或2%西维因粉、1%对硫磷粉等喷粉,亦可用青虫菌等细菌杀虫剂。喷药宜在下午进行。4龄以后防效差。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人工捕蛾和4龄以后幼虫。
豆虫(豆青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图:豆虫
  3.生物防治:对豆天峨天敌的利用:豆天峨卵期自然寄生性有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和舟蛾赤眼蜂;2种黑卵蜂:豆天蛾黑卵蜂和落叶松毛虫黑卵蜂;使用生物农药。戴美学等人利用苏云金杆菌SD-5菌剂对豆天蛾进行防治研究表明,SD-5菌剂对豆天蛾具有较强的毒力,不同龄期的幼虫对SD-5菌剂的敏感性不同,小龄虫最为敏感,致死较快,卵期喷药,孵出的幼虫死亡率高。大田施药时间掌握在卵至3龄幼虫高峰期,大田应用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综合考虑防效和成本,施药浓度应选用0.5亿/ml。
  【小编结语】豆虫主要的寄主植物有大豆、绿豆、豇豆等,严重影响其产量效益,需及时防治。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豆虫(豆青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留兰香得菌核病该怎么办?留兰香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科学施用含钙元素肥料 减少裂瓜裂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