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鹅鸭绦虫病
(1)、症状
鹅鸭绦虫病的病原体为剑带绦虫和带壳绦虫,其中剑带绦虫是我省鹅、鸭最常见的一种小肠寄生虫,它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内,长度从几厘米到二三十厘米不等。当虫卵被排出后,在水中被它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发育为感染性幼虫。鹅鸭吃了这种剑水蚤后而感染发病。成年鹅鸭感染发病后的症状较幼鹅鸭为轻。患病鹅鸭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离群静坐、翅膀下垂、脚软、走路摇晃、甩头、运动失调,两脚作划水动作,麻痹由两脚开始,发展到全身,向后坐或倒向一侧而死亡,排出的灰白色稀粪中常见乳白色绦虫节片。
(2)、防治措施
1成年禽与幼禽应分群放牧、饲养。鹅鸭不要在死水塘放养,尤其是幼年鹅鸭,以防止与剑水蚤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2药物驱虫:(1)史克肠虫清,每公斤体重用药30~40毫克,一次拌料投喂;(2)吡喹酮,每公斤用药30~40毫克,一次拌料投喂;(3)灭绦灵片,每公斤体重用药50~60毫克,一次拌料投喂;(4)硫双二氯酚,每公斤体重用药90~110毫克,把药片磨细后加水稀释,用胶头滴管灌入食道或与精饲料拌匀,于早晨喂饲料后喂服;(5)将南瓜子煮沸1小时后,取出脱脂晒干研成粉末,本法常用于鹅,每只取南瓜粉25~50克拌料饲喂。由于绦虫的头牢固地吸附在肠壁上,往往后面的节片已被驱出,而头节还没有驱出,经过2~3周,又重新长出节片变成一条完整的绦虫。所以第一次喂药后,隔2~3周再驱虫一次,才达到彻底驱除绦虫的效果。其粪便须经堆积发酵腐熟杀死虫卵后才作肥料,以防本病传播。
2.鹅虱
鹅体上生虱,常见有鹅巨毛虱、颊白羽虱和鹅羽毛虱三种。鹅巨毛虱寄生在鹅体上;鹅颊白羽虱寄生在鹅的外耳道、颈部和羽翼下的绒毛处;鹅羽毛虱寄生在鹅的翅部。一般在冬季鹅体上的虱大量繁殖,啮食鹅的羽毛和皮肤,鹅因受刺激表现搔痒,用嘴啄毛,羽毛脱落,使鹅食欲减退,发育停止,影响鹅的产蛋量和抵抗力,严重时因贫血消瘦而死亡。
防止措施: (1)内服灭虱药物灭虫灵(阿维菌素),鹅每公斤体重一次内服0.1-0.3克,15天到20天再服一次,灭虱效果很好。
(2)用0.2%敌百虫或0.3%杀灭菊酯晚上喷洒后鹅体羽毛表面,当虱夜间从羽毛中外出活动时沾上药物即被杀死,对于颊白羽虱可用0.1%敌百虫滴入鹅外耳道,涂擦于鹅颈部,羽翼下面杀灭鹅虱。
(3)虱癞灵(含12.5%双甲咪乳油)配成500PPM溶液(即在1000毫升开水中加4毫升12.5%的双甲咪充分搅拌,使之成乳白色液体)在鹅体及圈舍、场地喷雾功喷洒,杀灭虱的效果很好,但不宜药浴。 在灭鹅虱同时,应在鹅舍、用具垫料、场地进行灭虱消毒,以求彻底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