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酶制剂是动物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它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参与机体内的一系列生化过程,对生物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饲用酶制剂大多是添加在饲料中进入畜禽消化道发挥作用的。即:通过酶在体内进行催化作用——体内酶解法,使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提高其生产性能,也有一部分饲用酶制剂是在畜禽体外发挥作用。即:利用酶制剂酶解饲料原料,再饲喂畜禽——体外酶解法,如纤维酶降解秸秆、蛋白酶处理畜禽屠宰物、青贮酶调制饲料等。随着生物过程技术的发展,酶制剂也将在畜禽疾病防治、饲料脱毒和贮存等方面发挥作用。
尽管饲用酶制剂进入我国的历史不长,但短短的几年时间,已从探索性应用效果研究发展到被广大养殖业经营者较广泛的认同和使用,发展异常迅速。饲用酶制剂的基本功能是:补充动物内源消化酶的不足和消除多种抗营养因子。不同种类、日龄、状态下的畜禽消化酶的分泌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日粮对消化的需求及其抗营养因子存在的状态等也因日粮类型的区别而发生变化,因而,饲用酶制剂具有鲜明的特异性和专一性。
体内酶解法采用的饲用酶制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补充内源酶不足的消化酶 由于幼年畜禽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成年畜禽应激状态以及老年畜禽消化道机能减退等引起的各类消化酶分泌不足,为此,在饲料中应添加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酶之类的消化酶,以缓解畜禽消化道消化酶分泌不足的缺陷。
(二)消除抗营养因子的非消化酶
(1)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
1、非淀粉多糖(NSP) 包括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木聚糖、p—葡聚糖、甘露聚糖、果胶等。和非水溶性非淀粉多糖(NNSP)——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2、植酸
(2)消除抗营养因子的非消化酶
1、木聚糖酶、果胶酶、乙型甘露聚糖酶、p—葡聚糖酶 木聚糖酶、果胶酶、乙型甘露聚糖酶是我国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畜禽常规日粮的消除抗营养因子的适宜酶种。因为玉米——豆粕型日粮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木聚糖、果胶和乙型甘露聚糖,由于他们的存在,使采食后的畜禽的消化道的粘度较低,影响日粮中的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同时乙型甘露聚糖还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相比之下,畜禽的消化道的粘度高,也同样不利于日粮中的营养物质的利用,通常小麦、大麦含量较高的日粮,会造成畜禽肠道极高的粘度,严重影响消化吸收。小麦粘度源主要是木聚糖,木聚糖酶是适宜酶种。大麦粘度源主要是木聚糖和p—葡聚糖,木聚糖酶和p—葡聚糖酶是适宜酶种。由于大麦不是我国的常规日粮组分,因此p—葡聚糖酶也就显得并不十分重要了。
2、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 高纤维日粮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粗纤维、果胶和乙型甘露聚糖,而纤维素酶、果胶酶是以破坏细胞壁结构,降解饲料中的纤维素的方式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为目的的,因此在高纤维日粮和饼粕日粮中纤维素酶、果胶酶、乙型甘露糖酶是适宜酶种。
3、植酸酶 以降解饲料中畜禽所不能利用的植酸而深受人们关注的植酸酶,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植酸酶可以破坏阻碍畜禽消化的有害因子,为畜禽有效利用饲料中的无机磷扫清了障碍。据报道,添加植酸酶后,鸡饲料中的磷的利用率提高60%,粪便排磷量减少40%。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可提高30%以上,粪便排磷量减少34%—35%。饲用酶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是随着生物技术、发酵工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同步向前的。这使得人们对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和肯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尽管酶制剂的应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取得很大的成就,我国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逐步与先进水平同步发展,但其潜力的发挥和应用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产品开发和应用上,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研制生产适用于畜禽生产的酶制剂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事,在我国推广应用酶制剂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工程,普及酶制剂知识,是从事畜禽营养研究和推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酶制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能更加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