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每天的昼夜温差变化很大,怎样才能保证特养动物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生产性能呢?本栏目就介绍这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
家兔:调日粮壮秋膘
1、调日粮。根据兔不同年龄,按饲养标准配制,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降低能量饲料,要求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保证家兔每天有充足的青绿饲料,如青草、青菜等。饲料应新鲜洁净无发霉变质。
2、壮秋膘。饲料丰富,营养齐全,气温适宜,壮好秋膘安全越冬。因此,配制齐全丰富的饲料,供给优质青绿料;饲料定时、定量,应做到早餐早喂,晚餐迟喂,午餐多喂青绿料,夜间饲喂的原则。幼兔每天喂5次~6次,青年兔3次~4次,成年兔2次~3次。供给洁净充足的饮水。
3、抓繁殖。抓好空怀母兔配种工作,及时检查空怀,及时配种。怀孕期和哺育期母兔应喂给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饲料。抓好仔兔的初生关,提早补饲和适时断奶。
4、整兔群。繁殖力强,后代整齐,生长迅速的兔应留作种用。老、弱、病残种兔应立即淘汰。选留优良后备兔补充兔群。
5、防应激。在饲料中添加0.5%维生素B12,0.5%维生素C,0.5%碳酸氢钠;鱼腥草、韭菜各适量,水煎取汁,加少许食醋、白糖,给兔自饮,能防应激,促兔快长。
6、精管理。秋季气温早晚与午间的温差大,幼兔易患感冒、肺炎、肠炎等疾病,严重者会造成死亡,因此,群养家兔每天傍晚应赶回室内,每逢大风或降雨不宜让其露天活动。保持兔清洁干燥,安静。勤洗饮水槽。常用3%~5%来苏尔定期消毒舍内外。定期注射兔瘟疫苗。定期在饲料中加磺胺二甲嘧啶、球虫素、三字球虫粉等饲喂,预防寄生虫等病发生。每天坚持观察兔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蚯蚓:抓住第二个黄金季节
9月中旬以后,天气渐渐转凉,蚯蚓开始加速繁殖,生长速度也加快了。9月底将出现规律性的寒露风,太阳的威力日渐下降,昼夜有了较大的温差,早上常出现重露或轻霜,日平均气温降到25℃以下,一年里蚯蚓生产的第二个黄金季节开始了,此时可以搞秋季堆肥养殖蚯蚓。秋季气温干燥,覆盖物一定要保持湿润。常用方法是:傍晚在覆盖物上和蚓床周围洒一次水,到早上会形成人工雨露,使蚯蚓又有了像春天一样的生态环境,利于其生长和繁殖。棚架及荫蔽用物可以去掉,让太阳直接晒到蚯蚓床上。
蚯蚓密度的控制方法是:养殖蚯蚓的密度一般夏季宜稀(性成熟蚯蚓每平方米1万条左右),冬季可密(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浅坑宜密,深坑宜稀;单层养殖宜密,多层养殖宜稀;分群养宜密,无条件精细管理的宜稀。
蛇:为越冬作准备 俗语云:“秋风起,三蛇肥。”此话准确反映了蛇类生长的情况,秋冬季节,蛇场应注意如下环节:
1、9月~10月是蛇类的捕食旺季,蛇类借以储备大量的脂肪,安全度过严寒的冬天,并维持至翌年出洞时的营养需要,故要投喂大量的食物。
2、对健康状况比较差的蛇,可先期上市卖掉,勿留至越冬。
3、秋季蛇类忙于觅食,出洞的机会较多,在野外较容易被捕获,应注意防范敌害。
4、11月抓紧建好蛇的越冬室(或窝)。
5、预先做好越冬室的消毒工作。
6、越冬室内忌放稻草。
7、越冬期温度控制在蛇可耐受的范围内,宜适当偏低,且波动幅度应该小,以免消耗蛇体内储备的营养物质。
8、越冬室温度宜低,过高则务必降低。
9、蛇类越冬时易患急性肺炎、口腔炎等,应加强预防,一旦发现应迅速隔离治疗,适当处置,以防感染其它蛇群。
10、越冬期应定期检查,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切忌骚扰蛇群。
秋蚕:精管细养 蚕壮茧大
秋季气温十分适合蚕的生理要求,是饲养多丝量蚕品种的好季节。怎样养好秋蚕,夺取蚕茧大丰收呢?主要抓好下面四个环节。
一、彻底消毒,切断病原。经过上半年多批次养蚕后,病原菌积累增多,传染机会增大。因此,养秋蚕前,要做好全面的消毒,把好防病关。可用消毒净、1%有效氯漂白粉溶液,或用2%甲醛与0.5%石灰混合液进行蚕房蚕具、桑室、蔟室和周围环境的消毒。每平方米面积用药液约150克~200克,喷洒后要保持半小时的湿润状态。使用甲醛消毒的,要密封门窗24小时才起到消毒防病的效果。要把好消毒防病关,既要做好蚕房蚕具的消毒,又不可忽视蚕体、蚕座的消毒,以及蚕网、蚕筷等零星用具的消毒。总之,要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到养蚕的全过程,严守规程,药剂配制要准确,喷洒要均匀,不留死角。病死蚕和蚕粪要妥善处理好,防止病原菌再度发生蔓延为害。
二、勤管增肥,攻桑促蚕。“立秋”后,桑叶产量从高峰期逐渐下降,又常常遇到干旱的影响,桑树生长缓慢。加上经过上半年日晒雨淋和多批次的采摘,养分已大量消耗,桑地已板结、坚实,须及时除草、松土,提高土壤的松透性和保水保肥力。同时,要进行桑树的降枝或伏条,促进桑树多萌发新枝;增施肥料,补充养分,做到造桑造肥,有机质肥与化学肥相结合,勤施薄施,氮磷钾配施。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500千克、尿素10千克、复合肥25千克,分两次施下。还可用0.5%~1%尿素进行根外追肥,增肥添水,增强树势,提高叶质。遇到秋旱,采用灌溉或淋水的办法,有条件的可用稻草或杂草覆盖桑地,减少杂草丛生,又保持土壤湿度,充分发挥施肥的效果。实行攻桑促蚕,勤管增肥,促进桑树继续旺盛生长,枝多叶茂,只有桑多,才能多养蚕,多产茧,高收益。
三、计划饲养,桑蚕平衡。首先要根据桑树的生长情况,量桑计划订蚕种饲养,搞好桑蚕平衡,防止少养蚕剩桑或养过头蚕,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二,要采好桑贮好叶。入秋后,气候转向干燥,桑叶含水量少,容易凋萎,宜上午多采叶,适当喷水贮桑,稚蚕用桑宜用缸贮,大蚕桑用堆叠式贮,堆面用薄膜覆盖,保持桑叶的新鲜度。第三,节约用桑,要掌握蚕儿各龄减食期少喂叶,盛食期多给桑的原则,做到良桑饱食不浪费,节约用桑多养蚕,增加收益。
四、改善环境,精管细养。“处暑”过后,气温开始下降,但气温仍不稳定,因此秋蚕前期要注意高温酷热的“秋老虎”出现。要加强通风降温。蚕房要采取周围搭盖凉棚,开疏蚕座,喷洒井水,添食清水等方法,做好降温防热的工作。后期要做好加温补湿工作,要根据“一雨成秋”,日热夜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注意“五更寒”,防止气温突然升降,及时调节,使蚕室保持在25℃~28℃,干湿差2℃~2.5℃,避免室温忽高忽低诱发蚕病。在低温干燥时,要适当生火加温,在炉上加水煲煮水补湿,注意开炉换气。大蚕迟落地或不落地饲养,避免养“冷窦”蚕,诱发蚕病,减少收益。
在抓好改善饲养环节的同时,要精管细养,俗语曰:“养好蚕仔七成收”。收蚁后实行专人分室饲养,合理眠起处理,遇到眠不齐一,要及时落网提青,分批饲养,做到饱食就眠,露身眠,淘汰病弱小蚕,把好稚蚕饲养关,为养好大蚕奠定基础。选好桑贮好叶,保持叶质新鲜,勤给薄喂,良桑饱食,适当增加五龄盛食期的给桑次数和给桑量,使蚕儿充分饱食,生长发育整齐划一,健壮无病,绢丝线发达,蚕壮茧大,高产多收益。
蜜蜂:养好秋蜂好采蜜
上半年因少雨干旱,致使荆条蜜源植物开花、泌蜜比正常年晚15天~20天,且泌蜜不佳。故要加强蜂群的秋季管理,养好秋季蜂,多采秋季蜜,力争“以秋补夏”,使养蜂获得好的效益。
多繁蜂,壮群势,强群采蜜:随着荆条蜜源植物泌蜜的减少和结束,蜂群的蜂数减少,群势下降。荆条蜜源后期,蜂群内的蜜不摇或少摇。没有自然蜜源的地方,要进行补喂,以保障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此期外界粉源较多),促使蜂王多产卵,增加蜂数,壮大群势,为秋季多采蜜打基础,也为培育越冬适龄蜂奠定基础。
防病治病,提高蜜蜂质量:秋季是蜜蜂多发病季节,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危害和损失。比如“爬蜂病”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就在秋季。蜂螨是常见的多发病。两者对养蜂危害严重,轻则减少蜂数,削弱群势,有损蜜蜂健康;重则成群死亡,乃至全场覆没,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