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草水禽,各种野生青草和蔬菜都是鹅的好饲料。鹅具有耐粗饲、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中国是世界养鹅业和鹅产品消费大国,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鹅以食草为主,所需精料较少,放牧、舍饲均可,且疾病少,基本上不用药。鹅肉药残少,是现代人最理想的食品之一。
1 鹅的生物学特性
鹅善在水中觅食、嬉戏和求偶交配;喜群居,有很强的合群性;反应敏捷,能较快地接受管理训练和调教,生活极有规律。出栏、入栏、交配、采食、洗羽、嬉戏、歇息、产蛋均有固定时间,规律一经形成即不易改变。
鹅是杂食家禽,喜食青草,能充分利用青粗饲料,如田间、路边的野草,农田中的遗谷、麦粒,甚至深埋在淤泥中的草根和块茎等,都能被鹅觅食利用。鹅食道膨大呈纺锤形,便于贮存摄取的大量食物。鹅的肌胃肌肉特别发达,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易于消化。另外,鹅的消化道比体长长10倍,盲肠也十分发达,加上鹅小肠中的碱性环境,能使纤维素溶解和利用青草中的蛋白质。
鹅全身被有厚密羽毛,能起到隔热保温作用。其尾脂腺发达,并经常用喙将油脂涂擦于全身,增加了羽毛的防水性,故具有较强的耐寒性。
2 雏鹅的饲养管理
4周龄之内的幼鹅称雏鹅,育雏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所以抓好鹅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2.1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接雏前首先要选好鹅舍的场地,要选择有水源、草源丰富、草质良好的地方。
对育雏室内外及育雏用具在接雏前3~4天应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室内可采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1平方米空间用42mL福尔马林和21g高锰酸钾熏蒸20分钟),墙壁用20%的石灰乳涂刷,地面用5%的漂白粉混悬液消毒。饲养用具如料槽、饮水器用3%的热火碱液洗涤,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阴沟用20%的漂白粉乳剂消毒。育雏室的出人口应设有消毒池,堵死鼠洞、蛇洞。保证育雏室干燥、通风、光线好,所用的垫料应是干燥、松软、无霉烂的稻草或其他秸秆。
2.2 雏鹅的挑选
健壮的雏鹅大都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羽毛粗长光洁,挣扎迅速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有腹部大、血脐、大肚脐、歪头、跛脚、瞎眼等异常症状的弱雏要坚决淘汰。
2.3 雏鹅的管理
①分群管理。雏鹅购回后,即按大小强弱进行分群,以防止出现强欺弱、大欺小以及发育不一致的现象。在整个饲养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逐渐还会出现强与弱、大与小之分,因此应随时调整。雏鹅的饲养密度,第1周以每平方米饲养25只为宜,以后每周减少5只,至10只为止。将强壮的雏、弱雏、大雏、小雏和病雏分开饲养,使雏鹅的生长均匀一致。另外,防止雏鹅堆叠、压伤,对病鹅及时隔离治疗,对弱雏加强饲养管理。
②适时开水、开食和开青料。雏鹅购回后先开水。具体方法是:在每升温水中加入“的维生素 C或多维,以刺激雏鹅食欲,排出胎粪,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应激,提高抵抗力。要注意调教个别不会饮水的雏鹅,方法是将雏鹅喙部按入水中1~2次,如此鹅便可学会饮水。雏鹅饮水后约40分钟便有啄食表现,此时可用蛋白质含量为20%的全价配合饲料,或选用浸泡2小时的碎米或是煮得半生不熟、经水淘过不黏的米饭开食。第1次喂食不求饱,只求能吃,所以应少给勤添,饲喂次数最好是第1天喂5~6次,夜间补饲1次。以后每天喂6~7次,夜间再补饲1~2次。随着日龄增长,喂料次数逐渐减少。从雏鹅开食后第1天即可用托盘适当饲喂些青饲料,可选用鲜嫩的黑麦草、桂牧1号或其他鲜嫩多汁的菜叶、青草等,青料也应洗净沥干水分,再切成细丝。喂青料可防止相互啄毛,特别要注意先喂精料再喂青料,防止雏鹅专挑青料而少吃精料,以避免青料采食过多而拉稀。
③保温和照明。雏鹅的体温低,针形胎毛不保温,调节体温的能力弱,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还不具备适应能力。因此刚出壳的雏鹅在开始1~2周需要保温。采用小群自温育雏比较合适,给温要求大致为28℃左右。做到圈(棚)干,食饱,圈内垫料经常翻晒、更新。培育雏鹅,室内要通宵照明,大致每20~30平方米面积使用40W灯泡1只,悬挂中间,离地2m多高。4周龄后,夜间可逐渐减少照明时间,并做到从亮光到弱光逐渐过渡,直到停止开灯。
④饲料。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鹅的营养标准。根据国外的营养标准和各地的饲养经验,雏鹅饲料粗蛋白质以18%~19%、代谢能以11.5~11.72MJ/Kg较适宜。此营养水平在充分供应青饲料的情况下,可基本满足雏鹅快速增长的营养需要。精青料之比以1∶2为宜。为降低饲料成本,雏鹅只要不拉稀,精青料之比也可以扩大到1∶4或更多。
⑤卫生防疫。雏鹅常发的疾病有小鹅瘟、禽流感、鹅曲霉菌病、鹅痢病、鹅球虫病、鹅软脚病等。雏鹅的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疾病,必须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切实做好清洁卫生及疾病防治工作。雏鹅1~2日龄内要进行小鹅瘟血清皮下或肌肉注射,剂量为1mL/只。7日龄和21日龄皮下注射禽流感与副黏病毒二联苗,剂量分别为0.5mL/只和1mL/只。28日龄用禽霍乱蜂胶苗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1mL/只。出壳到2周龄内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以防止应激和细菌性疾病发生。从15日龄到育雏期结束,在软水中添加0.02%的呋喃唑酮,以预防鹅球虫病。平时每2天对鹅舍及用具进行常规消毒。
3 仔鹅期的饲养管理
仔鹅是指4周龄至8周龄左右的鹅,此时鹅的特点是消化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性及抵抗力增强,是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阶段,日增重很快,并开始沉积脂肪,平均日增重在50g以上,最快的可达100g以上。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特点是充分放牧,加强锻炼,实行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另外,如仔鹅能留作种用,应根据体型外貌进行选择,分离饲养。
仔鹅在上市前的15~20天,改放牧为圈养或笼养,最好为笼养,每笼养1~3只鹅,减少或停止放牧,从而减少能量消耗。育肥第1周,青精料各占50%,以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至70%。每日喂3~4次。也可采取强制育肥法——填饲法。将饲料强行填入鹅的食道中。视鹅消化的快慢,开始时每次不能填得太饱,以后逐渐增加,开始时每天3次,以后逐渐增加到 5次。
4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针对后备种鹅而言,因商品鹅一般在10周龄前就上市了。育成期对育成鹅要进行限制饲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使其各部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得以充分发育,为以后的高产创造条件。如体重控制不住,过早性成熟,易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开产时双黄蛋比例增多,易出现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等。
5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由于产蛋期连续产蛋,消耗的营养较多,特别是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流失,为了提高种鹅的产蛋率,首先要保证种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一般每天补饲3次,早、午、晚各1次。补料是否恰当可根据鹅粪情况来判断。如果粪粗大、松软呈条状,轻轻一拨就可分成几段,说明用料适合;如果粪便细小结实,断面呈料状,说明采食的青草少,补料过多;如果粪便色浅而不成形,排出即散,说明补料过少,应增加补饲量。
6 种鹅的饲养管理
6.1 控制光照
光照对鹅的繁殖力有较大的影响,在临近产蛋时延长光照时间,可刺激母鹅适时开产。
6.2 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必须考虑种鹅的营养需要和鹅群的健康状况,以便制订适宜的公母配种比例。一般为1∶(5~8)。鹅的自然交配多在水上进行,要选择好水源,这是提高受精率的关键。
6.3 产前补饲
种母鹅经过漫长的休产期,消耗掉体内积累的脂肪,体重大有减轻,进入产蛋前期应该对原饲料配方进行调整,增加种鹅体重,逐渐过渡到产蛋期(约4~6周)。
6.4 预防接种
产蛋前应做好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减蛋呼吸综合症疫苗的工作。当前鹅的主要疫病是小鹅瘟、小鹅流行性感冒、鹅的大肠杆菌病等,其中危害最大的疾病是小鹅瘟。对小鹅瘟的有效预防方法是在母鹅产蛋前1个月进行预防接种,相隔1周后再接种1次,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种蛋带毒,雏鹅出壳后还可从卵黄中获得母源抗体,产生被动免疫。产蛋期种鹅要做好禽霍乱和禽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种鹅可进行1次驱虫。鹅舍和用具要定期消毒。对鹅群定期进行预防性的投药。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所 四川农业大学仪器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