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种方面的误区
在饲养品种上,片面追求名特优新奇,忽视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 对养殖品种的生产、销售及市场、效益等缺乏认真细致的考虑,轻信某些宣传广告的误导,经常误人炒种者设置的圈套。
在种苗选择上,一味追求价格便宜,忽视生产性能等因素对效益的影响 如少数孵坊或育雏户为节约成本,对种群或新雏不防疫,结果有些贪便宜的养殖户购买其苗禽后,常发生鸡白痢等对家禽生产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也有一些养殖户购进劣质苗甚至病雏,结果不仅在产蛋率、生长速度等方面明显下降,而且极有可能引起整群暴发疾病。
在养殖项目上,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不少养殖户对禽类及其产品市场缺乏必要的认识与了解,在潮起潮落中,不能冷静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往往错失良机,遭受损失。如在蛋鸡生产效益不断增加时,不少人纷纷上马,扩大规模,而当价格下降时,又不能坚持度过难关,纷纷挥泪淘汰,一旦价格回升,又常懊悔不己。
二、疫病预防方面的误区
不能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安排预防接种 实践中常见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不能根据疫病的流行特点、母源抗体水平、每次免疫后抗体消长,以及不同疫苗间的免疫交叉来正确安排免疫。如马立克首免没有在24小时完成,新城疫首免推迟到14~15日龄等等。
(2)盲目使用强毒苗。如对未经弱毒苗免疫过的雏鸡使用1系苗,对未经传支H120免疫过,日龄不超过三周龄的雏鸡使用H52免疫。
(3)接种方法不当。如不按照疫苗要求接种,而胡乱使用点眼、滴鼻、刺种等方法,以及针头器械的人为感染等,由于接种方法的错误,不仅起不到免疫效果,反而造成免疫失败。
(4)使用不合格的生物制品。有些养殖户私自购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不合格疫苗、卵黄、血清等,从而造成免疫失败或治疗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缺乏综合防治意识,过分依赖疫苗的作用 疫病防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在防、检、消等环节上严格把关,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人认为只要使用疫苗就能控制传染病,因而过分依赖疫苗的作用。其实像肉鸡腹水症、鸡慢呼、鸡传贫等是很难用疫苗控制的,有些虽然用疫苗控制有很好的效果,但可能发生各种原因的免疫失败。
对烈性传染病的危害认识不足 有些人对新城疫、鸭瘟、禽流感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病死禽不进行认真的处理和严格的消毒,并且隐瞒疫情,偷宰杀,暗出售,结果常引起疫情的扩散,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人的健康。
三、药物使用方面的误区
误用和滥用药物 使用药物中的不合理,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如使敏感病原产生耐药性,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正确地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从而对症下药。如抗生素都有其适应症,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C+菌可用青、红霉素等;对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G-菌可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此外,不少家禽传染病在症状和病变上有相似之处,而广大养殖户缺乏必要的诊断技术,常为表象所惑,不能对症治疗,造成药物浪费,贻误治疗时机。
(2)不能进行科学的药物联合,如青、链霉素配合使用增强效果,而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则会降低其杀菌作用。
(3)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滥用药物不仅无益,而且会产生危害,在使用中要注意:一是常用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仅能预防细菌继发感染;二是发热原因不明,不太严重的病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三是可用可不用抗生素时尽量不用,使用一种即奏效的就不用多种。
(4)不注意药物的质量。不少人只顾药物的价格,而不顾有效成分和内在质量,如若使用假冒伪劣药物,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损害家禽机体,得不偿失。
不能正确掌握药物的用量和疗程 主要表现在:
(1)治疗的疗程过短。有的人在病禽经一段治疗出现明显好转或基本恢复时就停药,不能继续进行巩固性治疗,致使疾病又复发。
(2)药物剂量不足。尤其在急性病例中,剂量过小不但难以控制病情,还会使病情复杂化,甚至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3)药物剂量过大,有些人常操之过急,在疾病治疗或预防中加倍用药,特别是价廉但毒性大的药物,不仅伤害病禽的脏器,而且常引起药物中毒。
四、饲养管理方面的误区
饲料配比不合理饲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配方,以达到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目的。
滥用添加剂 不少养殖户将添加剂视为万能药,殊不知滥用结果会适得其反,既浪费又会使机体代谢紊乱,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平衡。
不能适时上市或淘汰 根据生产实践和大量的试验对比表明,肉鸡宜在50日龄左右、肉蛋兼用麻鸭通常情况下宜在80日龄左右上市为佳;蛋鸡一般在500日龄左右淘汰,只有保证适时上市和淘汰,才能保证最佳饲料报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