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3d以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临床表现以病仔猪排出黄色或白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当一窝中有一头仔猪发病时,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全窝。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损失很大。这种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引起仔猪黄白痢病的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复杂,根据其所含的菌体抗原(O抗原、H抗原、K抗原)不同菌株多数能形成肠毒素,引起仔猪发生黄白痢病,死亡率高。由于菌群较多,加之各地差异,所以控制本病的难度较大。
1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仔猪,7日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此病。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死亡率很高。仔猪出生以后、吸吮乳头和舐吸母猪皮肤时,或接触传染物时,经消化道进入胃肠内传染发病。新建猪场,从不同场区引进种猪,如患有仔猪黄白痢病史,将很难根除。因此,要抓早、抓小,采取综合性的科学防治措施进行扑灭。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时健康无病,有的仔猪出生后12h左右就发生此病,有的在1~3日龄发生此病。最急性型,不显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病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或黄色水样,并含有凝乳小片。病仔猪肛门松弛、捕捉时会因挣扎或呜叫而增加腹压,常由肛门排出稀粪,呈水样喷出。病程稍长,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因衰竭、昏迷而亡。但患此病的乳仔猪,无呕吐现象。
3 病理变化
常有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变化。小肠粘膜红肿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松弛。胃粘膜发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重者心、肝、肾等脏器有出血点,有的还有小的坏死灶。
4 诊断要点
要从三个特点上进行诊断。
一是流行特点:主要是初生后的仔猪,在数小时后至3日龄前发病。每窝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
二是症状特点:仔猪生后数小时突然发病、排出黄色水样稀粪,内含凝乳状小片,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三是剖检特点:病仔猪的小肠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病理病变。病变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常见出血性卡他性病变。心、肝、肾等有小的出血点或小的坏死病灶。
5 综合性防治措施
5.1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发现一头仔猪患有仔猪黄白痢病,就应对全窝仔猪进行药物的预防性治疗。否则,发病后再治疗,往往疗效不佳。
5.1.1 抗菌素和磺胺药物的疗法
首选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每次4~11mg/kg,每天2次,口服;4~7mg/kg,每天1次,肌肉注射;卡那霉素5~15mg/kg,每天2次,肌肉注射;乙基环丙沙星,2.5~10.0mg/kg,每天2次,肌肉注射;青霉素8万IU加硫酸链霉素80mg,一次内服,每天2次;磺胺脒0.5g加甲氧苄氨嘧0.1g,研末;每次5~10mg/kg,每天2次;庆增安注射液0.2mL/kg,每天2次,口服。
5.1.2 微生态制剂疗法
目前,我国有北京好友巡天公司生产的壮崽Ⅱ,这是一种纯生物制剂。可调整胃肠道内菌群平衡,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对出现拉稀现象的仔猪,轻者1包(3g),用水调成糊状直接喂入口中;重者6h后再喂1包即可痊愈。
5.2 预防措施
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要做到“三个做好,一个添”。
一是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暖工作。母猪临产前,要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垫上干净的垫草。母猪产仔后,把仔猪放在已消毒好的保温箱或筐里,暂不接触母猪。逐个乳头挤掉几滴奶水后,再让仔猪哺乳,这样就切断了传染途径。
二是要做好对初生仔猪“开奶”前的用药工作。在仔猪初生后,未让仔猪吃初乳之前,全窝逐头用壮壮崽Ⅰ号口服,提高仔猪自身免疫能力,建立自身免疫抗体。
三是要做好对母猪消化道内环境的净化工作,提高保护率。北京好友巡天公司生产的满口香是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母猪妊娠70d后,直接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净化母猪肠道,减少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排出,同时还能提高母猪的抗体水平,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较高的被动免疫,从而提高保护率。
四是在仔猪料中添加育崽宝,可以使仔猪肠道迅速建立菌群平衡,防止大肠杆菌的增殖。同时育崽宝还能促进仔猪的免疫器官发育,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