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泻,是一种特殊的泄泻。顾名思义,就是指排便次数频繁,粪便清稀如水。该病的主要特征除水泻外,还有体温不高,皮肤弹性降低,食欲降低,口色偏淡,口津多,粪渣粗大,常混有未被消化的饲草(料)。
该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发病率仅次于湿热泻。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按照中兽医的基本理论,把此病分为脾虚泄泻和冷肠泄泻两种类型,并拟出相应的基础方剂,随症加减,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下面,笔者将该病的辨证施治情况分述于下,以供同道斧正。
1 脾虚泄泻 该病是由于脾胃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多发生于老龄、体虚和一些久病失治,以及长期饲喂失调的家畜。
1.1 具体症状 排粪稀薄,有时粪水齐下,稀稠相互分离,粪渣粗大,里面常含有未被消化的饲草(料),口唇松弛,舌软无力,口温不高(体温常保持在37.5℃~38.0℃之间),口色淡白,舌面无苔或舌根部略有灰白薄苔,精神不佳,饮水、食量减少,但拉稀严重者,饮水却有增加,若久病累及肾虚者,常有昼轻夜甚之象。
1.2 症候分析 由于脾有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的功能,若脾运失职,运化无力,就不能使水湿顺利注入下焦膀胱而排出体外,精微物质也不能转输以营养周身,从而使二者停留于肠间导致气机的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另胃有受纳、沸熟水谷之功,胃气(火)不足,则受纳与沸熟功能发生障碍,故而出现食少、粪渣粗糙之象。脾外应于唇,脾之脉络上络于舌,脾气不足,就会出现唇舌软弱无力之象。
1.3 治疗原则 健脾理气,利湿止泻。
1.4 方药 生山药、土白术、苍术、陈皮、厚朴、茯苓、甘草。 若水泻严重者,加泽泻、木通;体虚气短者,加党参、黄芪;久泻不止者,加乌梅;兼有肾虚者,加盐小茴、肉桂(煎汤时后下);血虚(口色白者)加当归、川芎。
1.5 服法 一剂水煎二次,上下午分服。在牛羊可研细为末,开水冲服;在猪可研末拌料喂服。
1.6 调理 不要饮用凉水,以温盐水(5%)或补液盐为好,在猪若混以小米汤更佳。此外,饲喂的草料应以新鲜易消化为原则。在整个病程中,如果失水严重,需要补液时,应以复方NaCl(氯化钠)注射液为上品。
1.7 病例 2001年3月10日,我市桂花村一头3岁黄色母牛,长期拉稀不止。患牛体瘦毛焦,精神不佳,行走无力,兼有长出气之象,口唇松弛,舌软无力,口温偏低,口津滑利量多,口色淡而偏黄,瘤胃蠕动弱,间隔时间长,肛门内陷,排粪稀薄间杂有稀粪水,脉搏快而弱。
诊断:脾虚泄泻。方药:党参60g、土白术45g、白芍30g、生山药45g、茯苓30g、苍术45g、陈皮30g、厚朴20g、泽泻20g、乌梅20g、茵陈20g、甘草20g。研末,开水冲服,连服二剂。
12日复诊:瘤胃音增强,每次反刍时的次数在25次左右,能吃半饱,泻粪已变稠,次数降到每天6次左右,口色转向红润而有光泽。用药:党参30g、土白术45g、生山药30g、茯苓40g、苍术45g、陈皮30g、甘草20g,连服三剂而愈。
2 冷肠泻 冷肠泻又叫寒泻,常常多发生于气候寒冷的季节,久露风寒之所,久卧寒湿之地,或者是吃了冰冻草料,饮冷水太过等,在上述因素的刺激下,使寒邪浸入于里,直中胃肠,造成气机的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水液停于肠间,下行大肠,排出体外而成泄泻。有的则是由于过服寒冷之品,或苦寒之品峻下而致。
2.1 具体症状 泻粪清稀如水,肠鸣如雷,排粪频繁而呈喷射状,久者,则肛门失禁,粪水顺股而下,且可见到肛门深度内陷,不食或食少量青草,却烦渴欲饮,口色青黄(唇色),口津稀薄滑利,舌面无苔,口温不高或偏低,耳鼻发凉,严重者,可见到腹痛现象。病畜的精神在初、中期没有多大变化,只有在后期才表现出无力之象。
2.2 治疗原则 温中散寒,利水止泻。
2.3 方药 泽泻、猪苓、茯苓、陈皮、扁豆、苍术、山药、桂枝、干姜、肉桂。
2.4 服法 煎服,一日二次。
若病情严重,药液不能在体内停留时,可在灌药的同时,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20ml,减缓肠管蠕动,以利药物在体内停留,以便发挥药效。
该病的调理同脾虚泄泻。另外,根据病情,应不失时机地补充体液,首选药物是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2.5 病例 1984年10月23日,本市站街镇大黄治十五队刘延伦的一匹枣红色成年母马。因结症通下后泄泻不止,故来医治。检查:粪便如水,肠鸣如雷,排粪频繁而呈喷射状,烦渴贪水,不吃草,舌色白而青,唇色青黄,耳鼻末端稍发凉,体温37.4℃,体质瘦弱,但精神正常。
诊断:冷肠泄泻。治疗原则:温中健脾,利水止泻。方药:泽泻60g、猪苓45g、茯苓60g、木通60g、陈皮45g、扁豆60g、苍术60g、山药45g、桂枝30g、干姜40g、肉桂(后下)30g。煎后上、下午各服一剂。调理:饮用温的补液盐水,并注意保暖。
夜里查房时,畜主诉说在灌服药后不久,药液就被排泄了出来,至此,病情没有一点好转,当即进行了补液。
14日上午复诊:舌色转为青白色,肛门失禁,粪水自流,且肛门深度内陷,并偶尔出现轻微腹疼之象,其它如初。方药:泽泻60g、猪苓45g、茯苓60g、木通60g、白术40g、苍术30g、干姜40g、肉桂(后下)30g、桂枝40g、陈皮45g;黄芪60g、升麻30g、柴胡30g;煎后上、下午各服一剂,并在灌药的同时,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20ml(40mg)。
15日复诊:畜主诉服第一剂中药后,泄泻次数减少,服第二剂中药后,至夜间八点钟以后,未再见到拉稀(泻水)。只是见到排出的粪便很少且呈软牛粪状。不贪水,食欲增加,当即就喂了一些青干草。检查时,舌色已转淡红,眼结膜黄白,肛门恢复原来之状,肠音亢进,精神正常。此时应当巩固疗效,促进食欲恢复。方药:猪苓40g、泽泻40g、茯苓60g、白术40g、苍术40g、干姜30g、陈皮45g、青皮30g、山楂60g、神曲60g(另包)、炒麦芽60g,煎后一剂灌下,16日康复出院。
3 讨论
3.1 在家畜的水泻中,冷肠泻往往出现“肠鸣如雷”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胃肠蠕动过快而致,灌服药液后,由于肠管的剧烈运动,把药液快速向后推送而排出体外,使药液不能充分被吸收,从而也就达不到调节机体生理平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用频频给药,来增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量,或者采用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方法,减缓肠管的蠕动,延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使其充分被机体吸收利用。前一种方法在临床上施行,有一定困难;而后者,则是比较切实可行的。笔者常选用的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药物是阿托品(有时也使用水合氯醛),用药的时间以灌药时为宜。
3.2 关于补液问题:家畜在泄泻过程中,不仅会丧失大量的水分,而且也伴有大量离子的丧失,即发生混合性的脱水。在补液时,不仅要补充丢失的水分,而且也应当注意补充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等,在这种情况下,应首先选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可适量内服一些补液盐或人工盐来代替。
3.3 在实际工作中,应辨别泄泻的寒热与虚实,不要一见到家畜拉稀,就盲目地认为是胃肠炎,结果,把一些脾虚泄泻和冷肠泻泄的疾病也当成胃肠炎来治疗,到头来,不仅病没有治好,反而加重病情,丧失治疗良机。因此,二者应主要从体温(口温)的高低,粪便情况,口色(舌苔)等方面进行鉴别。本文所述的水泻体温(口温)不高,粪便不腥臭,口色不红,常呈淡白兼青、黄色。而胃肠炎体温较高,粪便腥臭,时有污物,口色多为红色。
3.4 关于该病的护理问题:常言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生除了让畜主密切注意病畜的变化情况外,还应当告诉畜主,不要把病畜系于寒冷之所,而应系于温暖之处。无论是脾虚泻或冷肠泻,在治疗期间,切忌饮冷水、脏水,而应当给予清洁的温盐水(补液盐水)让家畜频饮之,在猪可视情况加喂温小米汤,饲喂的饲料应新鲜和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