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美洲幼虫腐臭病及其防治方法?这是一种传染力很强、危害大、一经发生就难以根治的毁灭性幼虫病害。我国和一些国家都把它列为重点检疫的病害之一。在黑龙江省气候和蜜源条件下,该病多发生在5-8月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正处蜂群繁殖和采蜜时期,一旦发病传播很快,会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病原:主要是幼虫芽孢杆菌。症状:孵化24小时内的幼虫最易感染此病,5-6日龄幼虫出现明显症状,一般在封盖以后死亡,初期症状不明显。患病幼虫失去正常的白色光泽,逐渐变成咖啡色,死亡幼虫呈褐色和黑色,椎形状。恶病封盖子的房盖常呈现下陷、湿润、穿孔的特征。尸体有粘性,用镊子轻轻挑取时可拉成丝状;鱼醒臭味;尸体干瘪右斜附于巢房壁,不易被工清除。药物防治: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物,有磺胺噻唑钠和四环素或土霉素。磺胺噻唑钠,针剂2毫升或片剂半克与1:1糖浆1斤混合,每天一次,根据群势大小,每群每次喂或喷给药剂糖浆半斤至1斤,每天一次,连续5-7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土霉素或四环素,药剂20-25万单位与1:1糖浆半斤至1斤,每天一次,连续5-7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进行下一疗程。综合措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加强蜂群管理,当患病蜂病情较轻时,用镊子把腐烂幼虫镊出,同时用70的酒精棉球消毒巢房。对重病群应进行更换蜂箱和巢脾,同时将蜂王关闭起来,使巢内出现短暂的断子期,加强药物治疗,可心到较好的效果。02:什么是欧洲幼虫腐臭病及其防治方法?欧洲幼虫腐臭病是使未封盖幼虫致死的一种传播迅速、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病害。在早春气温较低、蜂群保温不好、外界缺乏蜜源的条件下容易发病,尤其弱小蜂群易发病。1、 病原:有多种细菌,主要是蜂房链球菌,还有蜂房芽孢杆菌、蜜蜂链球菌和蜂房桂杆菌等。2、 症状:主要感染1-2日龄幼虫,潜伏期2-3日,封盖以前死亡。死亡幼虫初呈苍白色,后出现黄色斑点,最后变褐色和黑色。由于死亡幼虫呈现溶解性腐败,背线清楚可见,弯曲幼虫的背线呈放射状,已伸直幼虫的背线为窄条状。死亡幼虫酸臭味,没有粘性,故不能拉成丝状,干枯后堆缩于巢房底部,易被工蜂清除。3、 传播途径:被污染的饲料,特别是花粉,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来源。4、 药物治疗:链霉素,药物20万单位与1:1糖浆1斤混合,根据群势大小,每群每次喂或喷给药剂糖浆半斤到1斤,每天一次,连续4-5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进行下一疗程。土霉素或四环素,治疗剂量和饲喂方法同链霉素。对病情严重的蜂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采用换箱换脾等综合措施。03:什么是囊状幼虫病及其防治方法?囊状幼虫病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对生产威胁很大。不同蜂种对该病的抵抗力不一样,西方蜜蜂抗性较强,中蜂则容易感染发病。黑龙江省近年有零星发生,多发生在4-6月。1、 病原:是由病毒引起的。2、 症状:1-2日龄幼虫最易感染此病,潜伏期5-6天,封盖前后的幼虫死亡。染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刚死亡的幼虫颜色无明显变化,头部形成勾状,背部出现棕色点,逐渐变成暗灰色,皮下渗出液增多,略带黄色,形似水袋,此时用镊子摄取幼虫有塑料袋盛水的感觉,这是囊状幼虫病的典型症状。3、 传播途径:被污染的饲料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4、 药物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发病后可采用下述中药进行防治,能收到一定效果。一是华千斤藤(又名海南金不换),50克兑水5斤,煎煮过滤,用药液按1:1的比例配成糖浆,每框蜂每次饲喂糖浆50-100克,隔2-3天给药一次,连续4-5次为一疗程。二是半枝连,药物配制方法同华千斤藤。每框蜂每次饲喂糖浆100~150克。04:什么是孢子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蜜蜂孢子虫病又名“微粒子病“,是成年蜜蜂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工蜂、蜂王和雄蜂均可感染发病。在黑龙江省气候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冬末早春季节,对蜂群繁殖、采蜜有很大影响,严重时可造成全群死亡。1、 病原:孢子虫病是由原生动物蜜蜂孢子虫引起的。2、 症状:患该病的蜜蜂个体,初期腹部稍膨大,其他症状不明显。随病情的恶化,中肠肠壁被破坏,导致消化机能紊乱,致使蜜蜂缺乏营养,体质衰弱。3、 传播途径:孢子虫在中肠繁殖遇到不利条件时,便停止繁殖形成孢子。4、 药物治疗:依米丁(又名吐根碱),将药物0.03克(有效成份)与1:1糖浆2斤混合,根据群势大小,每群每次喂给糖浆0.5-1斤。每天一次,连续5-7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进行下一疗程。乌洛托品,药物2克与1:1糖浆2斤混合,根据群势每群每次饲喂糖浆0.5-1斤。饲喂方法同依米丁。酸性饲料,柠檬酸2克或醋酸4-5毫升,与1:1糖浆2斤混合,根据群势每群每次饲喂0.5-1斤。饲喂方法同依米丁。酸性物质可用山楂或山里红浸汁代替。乌洛托品和酸性饲料配合饲喂,更能发挥乌洛托品的效果。05:什么是麻痹病及其防治方法?又名黑蜂病、瘫痪病,是成年蜜蜂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在黑龙江省气候蜜源条件下,虽然春、夏、秋都可发病,但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成为蜂群繁殖期的一种季节性病害。该病对蜂群发展、采蜜和繁殖适龄越冬蜂有很大影响。1、 病原:是由病毒引起的。2、 症状:患麻痹病的蜜蜂全身处于麻痹状态。3、 传播途径:麻痹病病毒常存在于蜂蜜中,通过饲料传递扩散传播。4、 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综合措施加强预防。对病蜂群及时供给花粉和维生素饲料,能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饲喂维生素C的病蜂群,病蜂死亡率有下降趋势。06:什么是大蜂螨病及其防治方法?是由于大蜂螨寄生于蜜蜂体外引起的寄生虫病害。大蜂螨对蜜蜂的危害很大,发生普遍,是当前生产中的严重病害。1、 病原:大蜂螨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网,蜱螨目,暴螨科螨类。2、 症状及危害:大蜂螨在非产卵期寄生在成蜂身上,吸食其血淋巴,造成体质衰弱,寿命缩短,生产能力降低。3、 传播途径:主要靠直接接触的途径传播。4、 药物防治:根据当地蜂螨的消长规律,在蜂群断子期和子脾最少时期进行药物防治,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应以早春、椴树蜜结束和秋季断子时为药物灭螨的重点时期。一是敌螨熏烟剂,此药有效万分是硫化二苯胺,杀螨力较强,对蜜蜂安全。使用时按包装规格,标准箱每群每次用量2克,继箱群或卧式箱每群每次用量4克。傍晚蜜蜂归巢关闭巢门,点燃药包一角,放箱内一侧,下面放瓦片等不易燃烧物,立即盖严箱盖,20-30分钟打开巢门。次日蜜蜂出巢前把落螨清除烧毁。根据螨害情况,断子期可连续防治3-4次,在繁殖期每次间隔5-7天。早春治螨有围王现象,可减少药量或扣王治螨。二是杀螨剂一号,即双甲脒,是一种新型杀虫、杀螨药剂。中国农科院养蜂所近年研究,使用双甲脒防治蜂螨,具有使用剂量小、杀螨效力高、对蜜蜂安全的特点。对大蜂螨、小蜂螨(在断子期)都有防治作用。三是双甲脒,防治蜂螨的有效浓度为20-40ppm,使用时用喷雾器将药液均匀斜喷在蜜蜂体上,见蜂体有细雾滴为度,每脾用量约5毫升左右,逐脾进行,不用关闭巢门。次日晨清除落螨。07:什么是小蜂螨病及其防治方法?在黑龙江省不能越冬,是一种季节性的病害。1、 症状和危害:小蜂螨寄生在子脾上,吸食幼虫和蛹的血淋巴,致使发育受阻,幼蜂出房后体质衰弱,甚至缺翅或残翅。危害严重时可致死幼虫和蛹,影响蜂群繁殖,削弱群势,乃至全群覆灭。2、 防治方法:实行检疫,严防场间传播。对已感染的蜂群可采用药物治疗。一是升华硫,先用两层纱布将升华硫包扎好,再抖落封盖子脾上的蜜蜂,用药包轻轻涂擦封盖子脾的房盖,每7天一次,连续涂药2-3次,即可控制小蜂螨的危害。涂擦时巢脾要保持适当的倾斜度,防止药粉掉入未封盖的巢房内,使幼虫中毒。二是二氧化硫,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对小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把封盖子脾上的蜜蜂抖落后集中到继箱内,叠加在空箱上。而后把3克硫磺放不易燃烧的容器内,点燃放入空箱体内,密闭熏治2~3分钟,立即把子脾放回原群。应用上述方法防治小蜂螨时,要先做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应用,以免造成损失。08:什么是地胆病及其防治方法?由地胆幼虫寄生在蜜蜂体外引起的,在黑龙江省局部地区7-8月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 传播途径:当蜜蜂采集蜜粉时,地胆幼虫偶尔爬到蜜蜂身上,被带回蜂巢,为害成蜂。2、 防治方法:发现病群可用药物治疗。一是萘粉,傍晚蜜蜂归巢后,箱底垫纸,把萘粉5-10克均匀撒于纸上熏杀。次日蜜蜂出巢前将纸取出,把杀落的地胆幼虫烧毁。每天一次,连治3-4次。二是烟叶,傍晚蜜蜂回巢后,箱底垫纸,把烟叶放入喷烟器内点燃,由巢门喷治。根据烟流大小喷烟次数灵活掌握。次日蜜蜂出巢前把纸取出,烧毁熏落的地胆幼虫。每天一次,连治3-4次。三是敌螨熏烟剂,剂量和使用方法与治螨相同。每天一次,连治3-4次。09:什么是肉蝇病及其防治方法?由肉蝇幼虫寄生在蜜蜂体内引起的,在黑龙江省局部地区7-8月份发生。1、 症状和危害:肉蝇病主要危害飞翔蜂,被侵袭的蜜蜂初期卷怠,飞翔力降低。后期丧失飞翔能力,在巢门口痉挛爬行死亡。被侵袭严重的蜂群,群势逐渐减弱。2、 防治方法:蜂场发生肉蝇病时,利用肉蝇不能辨别水面和其他物的特点,可采用水槽诱杀肉蝇成虫。方法是在箱盖上放置白色深盘,盛满清水,肉蝇成虫落在水面上即被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