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羔羊痢疾
该病是初生羔羊易患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常致羔羊大批死亡。在羔羊体弱、哺乳饥饱不均、气候寒冷,特别是大风雨雪后,羔羊受冻时最易感染此病。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有通过脐带创伤传播的。
预防 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羔羊出生后应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加强脐带消毒和圈舍卫生消毒工作。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灌服土霉素0.15~0.2g,每日1次,连灌3天。对该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搞好预防接种。在该病的易发地区,每年对羔羊用“羊快疫、肠毒血、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预防接种,剂量和用法参照说明书,免疫期一般为9个月。母羊分娩前30天和20天分别皮下注射羔羊痢疾甲醛灭活菌苗2mL和3mL,羔羊可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治疗 病羔灌服0.2~0.3g土霉素,再加胃蛋白酶0.2~0.3g,每日2次。磺胺脒0.5g,鞣酸蛋白、次硝酸铋、小苏打各0.2g,水适量混合,1次服用,每天3次。也可将敌菌净与磺胺按1∶5的比例混合后灌服,每千克体重用药30mg。对腹泻脱水的羔羊,每天补液1~2次,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mL。
2 巴氏杆菌病
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当寒冷、潮湿、多雨雪、气候剧变、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和饲料突变时易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羊的排泄物、分泌物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的伤口进行传播。多发生于幼龄羊和羔羊。
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受寒冷侵袭、过度劳累等诱因,搞好环境消毒和预防工作。对已经发病的羔羊应查明原因,积极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病羊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10%的石灰乳或3%的来苏儿、5%的漂白粉消毒。
治疗 青霉素80万Iu、链霉素100万Iu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对严重病例用四环素或磺胺噻唑钠配合5%或10%的葡萄糖静注,待症状缓和后改用他药。
3 布氏杆菌病
该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以流产为特征的人畜共患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采食了被病羊和带菌动物污染的饲料、饮水而感染,另外,通过生殖道、皮肤和黏膜也可感染。母羊较公羊易感,性成熟后极为敏感,产羔季节多发。流产多发生在妊娠3~4个月。该病伴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滑液囊炎和公羊睾丸炎。
预防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羊要隔离饲养2个月,经严格检疫,无菌者方可合群饲养。发现流产病羊要紧急隔离,流产胎儿、胎衣及圈舍彻底消毒,并定期进行布氏杆菌菌苗接种。
4 羊传染性脓疮
该病又称“羊口疮”,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以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瘤状厚痂为特征。通过病羊、带毒羊或病羊用过的厩舍牧场由皮肤或黏膜擦伤传播。羔羊和幼羊发病最多,呈群发性流行。
预防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严防创伤感染。发病后对全群羊多次彻底检查,病羊隔离治疗,并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0%的石灰乳等彻底消毒用具和羊舍。
治疗 用0.1%~0.2%的高锰酸钾冲洗创面,再涂2%的龙胆紫、碘甘油、5%的土霉素软膏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即青霉素软膏中加0.5%的呋喃西林),每天1~2次。对病重者还应对症治疗。
5 羊痘
该病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羊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先个别羊发病,后蔓延全群。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由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多在冬春流行,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都可促使发病。
防治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抓好膘情,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过冬。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弱毒疫苗(山羊痘)。对发病羊隔离,未发病羊紧急注射疫苗,病死羊尸体深埋,防止扩散病毒。
治疗 大羊用鱼腥草注射液10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小羊用鱼腥草注射液5mL、地塞米松注射液2mg,混合一次肌肉注射,一日2次,连用1~3日。
6 山羊伪结核病
该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该病在羔羊中少见,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多。感染初期局部发生炎症,后波及邻近淋巴结慢慢增大和化脓,渐变为牙膏样、干酪样坏死。病羊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屠宰时才被发现,如体内淋巴结和内脏受波及时,则病羊逐渐消瘦、衰弱、呼吸加快,时有咳嗽,最后陷于恶病质而死亡。
预防 平时做好皮肤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皮肤破伤应及时处理,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治疗。
治疗 伪结核棒状杆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但因脓肿有厚皮囊,疗效不好。早期用0.5%的黄色素10mL静脉注射有效,如与青霉素并用疗效更佳。对脓肿按一般外科常规处理,在脓肿熟透皮未破之前,用刀切开,将脓排除,用浓碘酒消毒,创口内塞人浸有碘酒的纱布条,将脓汁清理深埋,地面用百毒杀消毒。
7 皮肤真菌病
该病是由皮肤癣菌侵染表皮及其毛发、表皮角质所引起的真菌疾病,俗称脱毛癣和钱癣,多发生在颈、肩、胸、背部和肛部上侧。病初有豌豆大小结节,后成界限明显的、被覆有灰白色或黄色鳞屑的癣斑,随着痂皮的增厚,被毛易折断或脱落。
预防 保持羊体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检查体表有无癣斑和鳞屑,及时洗刷被毛,发现病畜及时隔离。
治疗 患病区剪毛,用温肥皂水洗涤,除去软化的痂皮,涂擦5%的碘酊、10%的水杨酸软膏、制霉菌素软膏、5%的硫磺软膏、灰黄霉素或达克宁霜,每日涂擦1次,直至痊愈为止。对病羊污染的畜舍、饲槽和用具,可用10%的甲醛、1%的过氧乙酸或5%~10%的漂白粉液消毒。
8 羔羊肺炎
该病由肺炎球菌和羊霉形体引起。此病多发生于冬春昼夜温差大的季节,并多发于瘦弱母羊产下的羔羊。
预防 在发病严重地区,给母羊和2月龄以上的幼龄羊注射羊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2~3mL。
治疗 胸腔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20万Iu,在倒数第6~8肋间背部向下4~5cm处进针深1~2cm,每天2次,连续3~4天。每天肌肉注射磺胺嘧啶2次,每次2~3mL,连续3~4天。支原净、泰乐菌素口服或注射,每千克体重用药4~5mg,每天1次,连续6天。
9 羊流感
羊患流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急促(每分钟120次左右),肺部无明显罗音,体温达40.5℃左右。一般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
治疗 每天上午用复方氨基比林20mL,下午用安乃近20mL肌肉注射,连用2天,另加地塞米松10mL注射。经过治疗,第3天可痊愈。为了预防继发感染,每天每100kg体重用长效青霉素10mL、卡那霉素250万Iu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
10 寄生虫病
羔羊的体外寄生虫主要有疥癣、虱、蝇,体内寄生虫主要有线虫和绦虫。防治寄生虫病的基本原则是外界环境杀虫,消灭外界寄生虫环境中的病原,防止感染羊群;消灭传播者蜱和其他中间宿主,切断寄生虫传播途径;对病羊及时治疗,消灭体内外病原,做好隔离工作,防止感染周围健康羊;对健康羊进行化学药品预防。根据寄生虫普遍存在的特点,每年定期驱虫。每年4~5月份及10~11月份各驱虫1次,当年羔羊应在7~8月份驱虫1次。还可用辛硫磷(浓度为0.25%~0.5%)、林丹乳油(浓度为0.025%)、单甲脒杀虫脒(药液与水按1∶500配制)、倍特(即5%的溴氰菊酯水剂,50×10E-6~80×10E-6浓度)等药浴。对主要寄主虫的驱虫计划:
10.1 绦虫
每年春、夏、秋3季各驱虫1次,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千克体重80~100mL配成混悬剂口服。
10.2 线虫
每年春、秋2次或每个季度各驱虫1次。常用的药物有①左旋脒唑每千克体重8~10mL溶水灌服,或用5%的注射液肌肉或皮下注射。②阿维菌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mg注射。③丙硫苯脒唑每千克体重5~10mg口服。
10.3 体外寄生虫
每年春、秋两季用阿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2mg皮下注射,或用阿维菌素预混剂每1000kg饲料中2g连用7天。
使用驱虫药物的注意事项:
①丙硫苯脒唑对线虫的成虫、幼虫和吸虫、绦虫都有驱杀作用,但对疥螨等体外寄生虫无效。用于驱杀吸虫、绦虫时比驱杀线虫时用量应大一些。有报道,丙硫苯脒唑对胚胎有致畸作用,所以对妊娠母羊使用该药时要特别慎重,母羊最好在配种前先驱虫。
②有些驱虫药物如果长期单一使用或用药不合理,寄生虫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有时会造成驱虫效果不好。抗药性的预防可以通过减少用药次数、合理用药和交叉用药得到解决。
③目前国内生产阿维菌素的厂家较多,商品名多种多样,有阿维菌素、阿福丁、揭阳霉素、7051、虫克星、虫螨净、灭虫丁、虫必净、虫螨光等,剂型有片、散、针剂等。应引起注意的是有些制品是用菌丝体甚至用药物残渣制成,有的注射液不是缓释制剂,药效不是28天,隔5~6天需要重新再注射1次,由于缺少稳定剂,药物会降解,效果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