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山羊疾病防治技术

2019-01-03 09:07:59浏览:83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山羊是一种食谱很广的草食家畜,加上其性格活泼好动,爱清洁、爱干燥的习性,一般情况下,抗病能力较强,不易生病。但在规模饲养
山羊是一种食谱很广的草食家畜,加上其性格活泼好动,爱清洁、爱干燥的习性,一般情况下,抗病能力较强,不易生病。但在规模饲养的情况下,由于个体大小差异,体质有强有弱,采食有多有少等原因,常会零星发病,有时因某种病菌感染而全群发病,造成成批死亡,因此,发展规模养羊时,应把疾病防治措施放在重要位置上。
一.山羊疾病的预防措施:
1.净化环境。首先是羊舍建筑要选在地势高燥的地方,确保羊活动的地方不积水。羊舍应座北朝南,冬季能晒到太阳。其次是确保羊吃的饲草、饮水清洁无污染、无霉烂。第三是进出口处应有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药液,平时不是饲养人员不得进入羊圈。第四羊圈内定期打扫,至少每周消毒一次。这样,使羊只生活在一个清洁、干燥的环境中。
2.自繁自养。发展规模养羊,一定要走自繁自养的路。初养时,要购买健康无病的母羊,一般检疫条件不好的交易市场的羊不能买,最好是到规模羊场或农户农中购买。
3.注意观察。饲养人员要每天观察羊群的健康、活动情况,发现羊只采食不好、拉稀、没精打采、离群独偶等现象时,要及时剔出,找兽医诊治。
4.定期驱虫。一般情况下,每年春秋二次对全群羊进行驱虫,尤其是秋季驱虫特别重要,因为羊只吃了大半年的青饲料,难免被寄生虫感染,冬季羊只吃枯草,营养差,驱虫后,有利于冬季羊只的健康。
5.防疫注射。羊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往往很难控制。所以,发展规模养羊时,要根据本羊场和周围地区羊病发生情况,有目的地选择疫苗,定期进行防疫注射。
二.常见羊病的防治办法:
1.羊破伤风。在我市常零星散发,多历山羊阉割或产后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发病。感染后一般5-14天发病,出现二耳僵直、行走困难,后期表现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四肢僵硬、流口水等。防治办法是羊舍定期消毒,羊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期一年,第二年再注射一次,免疫期可持续4年;一旦发病,早期使用抗破伤风血清和对症治疗,有一定效果,后期则无效。
2.羔羊痢疾。常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小羊,病菌多从消化道、脐带、伤口感染。病羊表现垂头弓背、精神沉郁,不吃奶,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薄如水,颜色黄白、黄绿或灰白,后期成血痢,大便失禁,卧地不起,很快死亡。防治办法是加强母羊饲养管理,以提高羔羊体质与抗病力,羔羊脐带用碘酒消毒;常发地区,接种疫苗预防,或羔羊产后灌服土霉素预防,每天1次,每次0.1克,连服3-5天;发生该病后,立即隔离治疗,垫草烧掉,用3-5%的来苏尔消毒圈舍;治疗以抗菌、消炎、解毒和止泻为原则,细心护理,注意保暖。
3.羊大肠杆菌病是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排黑色稀粪,体温升高,后期水泻,带气泡,有时混有粘液和血液。防治;办法是对未发病的羊用疫苗紧急预防;病羊用氯霉素,大羊40-50万单位,小羊15-25万单位,5%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静注,同时口服,大羊0.5克,小羊0.1克;其它抗菌素亦可使用,若因创伤引进,应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消炎,同时注射Vc,强心补液。
4.羊五号病。该病潜伏期7天左右,表现主要是蹄部、舌尖、下唇口角或乳头发生水泡或糜烂,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羊五号病传染极快,一旦发病,必须立即报告疫情,病羊与同群羊全部扑杀深埋,场地彻底消毒。防治办法主要是接种疫苗,每年春秋季各一次。
5.羊肝片吸虫病。羊多因吃入附有肝片吸虫囊蚴的水草、饲料或饮水而发病,吸虫寄生在羊肝脏胆管中,使羊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消瘦,全身水肿,贫血。防治办法是不让羊吃肝片吸虫囊蚴污染的水草、饲料、饮水;秋季用丙硫咪唑驱虫,按公斤体重8-15毫克剂量一次投服。
6.羊双口吸虫病。成虫寄生于羊的胃中,羊吃了带囊蚴的饲草时即发病。病羊顽固性腹泻、拉稀、粪便腥臭,贫血,被毛逆立。防治办法是定期驱虫;病羊口服氯硝柳胺,公斤体重50毫克,或硫双二氯酚公斤体重100毫克,有较好效果。
7.羊瘤胃膨气病。多因羊贪食过量的青绿、多汁易发酵的饲草,或吃了露水草,饲喂大量的块根和糟类饲料等,发生急性瘤胃膨气,常在1-2小时内窒息死亡。防治办法是排气、泻下、对症治疗。
8.羊疥癣病。是一种接触性的慢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冬季。病源体是疥虫。疥虫寄生于皮肤表面,或在皮肤深层咬凿遂道,采食组织及淋巴,造成患部皮肤发炎、损伤、结痂、脱毛,或形成结节、水泡、流液。防治办法是经常保持羊栏舍干燥通风、清洁卫生、光线充足;一旦发生,局部用清水彻底清洗后,用5%敌百虫水涂擦,注意不能用肥皂水洗后再涂敌百虫水,否则易引起中毒。山羊疾病很多,以上介绍了我市多发生的8种病,还有多种中毒,主要是羊吃进发热霉烂的饲草和污染多种毒物的饲料引发,群养山羊时必须要注意。羊只一旦发病,应立即请兽医诊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母牛临产的征兆

上一篇:

别用新麦糠喂家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