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即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底;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毒力所决定的。
在历史上有过多次令人记忆深刻的禽流感暴发。首例禽流感是1878年暴发于意大利。从此使人类开始认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禽类传染病。此后,禽流感病毒在近两个世纪中,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暴发日趋频繁。尤其是1997年5月,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个养鸡场出现了这一区域首例禽流感病例。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禽流感病毒迅速蔓延,大批感染了该病毒的家鸡死亡。经专家认定,导致香港特区家禽大规模死亡的罪魁祸首正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然而,令专家们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历来只威胁家禽生命的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并能够传染给哺乳动物甚至是人类。1997年8月,香港一名3岁的男童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这也是全球首宗人类感染H5N1病毒的个案。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共有18个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6人死亡。而后2003年3月,荷兰东部靠近德国边界的6个农场中发现了H7N7型禽流感病毒。2005年在我国湖南、安徽、内蒙古等地陆续发生禽流感疫情。
近年来,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多处陆续出现,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人类开始谈禽色变。这其实是不必要的,科学研究表明,出现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人类禽流感疫情,需要三个条件:一、出现新的高致病性病毒;二、病毒变异并具备感染人类的能力和条件;三、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相应的,人类至少拥有三道防线:首先,及时扑灭各地已经出现的禽流感疫情并防范疫情蔓延;其次,在有人类感染病毒迹象的最早阶段予以阻击;最后,在流感疫情真正暴发时利用各种手段予以围歼,避免最严重后果的出现。 实际上,目前全球多国都已经通过扑杀染病禽鸟、设立疫情隔离区及加强防制措施等,自觉拉起了第一道防线。对于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这些国家也都努力做到即时隔离救治,严密构筑第二道防线。而全球多方加紧研究相应疫苗、扩大有效药品的生产与储备等,正是在为第三道防线“添砖加瓦”。
目前有一些舆论夸大禽流感的危害,将会导致有关部门把工作重点转到大量购买人类用预防药物上,而对于真正需要注意的避免动物疫情扩散却重视不够,或者资金投入不足。禽流感在人类社会大流行并非像一些舆论所讲的迫在眉睫,任何种类的流感病毒都具有变异并在全球范围内大暴发的可能。所以我们应当对其具有足够认识,从源头上堵截禽流感的传播。当务之急是人类应该将防线’“前移”,把精力和金钱花在第一道防线上这才更加合理和有效。人们不应该把禽流感病毒对人的危害与对禽类的危害混淆。当前禽流感病毒传染给人的能力还很弱,集中精力在禽类中进行预防,将禽流感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等,将会起到以逸代劳的功效,从而避免遭受更大损失。 在我国已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疫体系。
农业部、卫生部和国家林业局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监测网络,每年采集的样本超过200万份,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疫情信息。具体的防控经验以获得国际认可。一是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对疫点周边3公里之内的家禽进行彻底的扑杀;二是在未发生疫情地区进行了大面积免疫,而且免疫政策和扑杀政策不互相取代,同时进行;三是各级动物防疫机构严密检视疫情的发展,实行24小时疫情受理电话。将疫病控制在萌芽之中。 当然作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在预防禽流感上可以采取一些个人卫生措施。鉴于禽流感病、毒对温度的敏感性,不要生食蛋类和禽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不要购买未经检疫的禽类产品,避免直接接触禽鸟,尤其是候鸟水禽。 作者单位:吉林省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