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具有营养价值高、生长快、管理简单、饲料转化率高、繁殖力强等特点,所以倍受广大养殖爱好者宠爱。饲养鹧鸪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特禽养殖好项目。现将鹧鸪不同生长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作一介绍,以利初养者学习参考。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提供适宜的温、湿度
鹧鸪生性喜暖怕湿,对过冷过热比较敏感。由于鹧鸪出壳时体重仅有13~14g,虽全身被毛,但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温度是否适宜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经生产实践证明,雏鸪第一周温度要求为37~36℃,以后每周降1~2℃至12周龄,具体温度应当根据雏鸪表现情况而灵活掌握。
2.提供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
雏鸪生长快,代谢旺盛,再加上人工饲养密度增大,所以室内需要具有充分的新鲜空气,才能满足雏鸪快速生长,健康发育的需要。为此,要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要搞好通风换气,3周内可打开天窗换气,此后可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前窗换气,绝对禁止冷风直接吹到雏鸪身上。
室内环境消毒和器具卫生对雏鸪成活率的提高则影响很大,为此,每天要清洗水槽2~3次,每次上料前必须将料槽中的余料清理干净,水槽、料槽每2~3d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洗涤一次;室内的粪便要及时进行清除,每周应消毒2次。
5.提供适宜的光照制度
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对鹧鸪的一生都起着很大作用,因此,要配备科学的光照管理。对种鸪来讲,0~1周24h光照,强度为15~201x,1周后采用16h光照,强度51x,此时光照太强,很容易导致鹧鸪啄癖的发生,所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后则应逐渐减少光照时间至自然光照止。肉鹧鸪从第二周可采用每日20h光照,强度51x,一般能看见采食即可。
4.适时调整舍内饲养密度
鹧鸪在育雏期内,其舍内饲养密度应当根据生长阶段、环境温度、育雏方式等来确定。密度过大会限止其活动范围,易于发生啄斗或挤压,从而会影响生长发育及鹧鸪成活率若过小则会降低房舍、器具及人工利用率,从而降低经济效益。其参考密度:1~10日龄80只/平方米;11~30日龄50/平方米;31~90日龄5只/平方米
5.适时开食与饮水
鹧鸪出壳24h内必须给予清洁的温水,~般在接雏后1~2h给水,大部分雏鸪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时将开食料撒于饵料板或报纸上诱食,一周后改用食槽。开食料要求柔软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可用玉米面加鸡蛋,也可用配合饲料。舍内要设置足够的槽位,食槽、水槽交错放置,以便吃料后就能喝到饮水。应根据一定标准供料,余料及时清理干净。建议标准每只投料量:1周龄8g/d,2周龄13g/d,3周龄8g/d,4周龄21g/d,5周龄23g/d,6周龄25g/d。
6.搞好驯养,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鹧鸪野性较强,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工驯养环境,出壳后第一天就应给予一定程度的环境刺激,诸如光照实行明暗交替,饲喂次序及操作程序改变,声音刺激等,使之尽快适应人工驯养环境,使其获得多种不同印象,以尽量减少今后饲养管理中的应激现象的发生。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的鹧鸪可采用舍内地面散养方式,室内铺设干净、新鲜、柔软垫草,有条件可采取网上平养。地面散养其室外应设置运动场。
饲养密度:地面散养,外设与室内相同面积网室运动场。在该种饲养方式下饲养条件要求:
1.密度
7~10周龄30只/平方米,11~28周龄15只/平方米。
2.光照要求
育成期每天应给予14h光照,强度为5~101x.
3.修喙
修喙在10周龄前后进行,应在晚上实施修喙。其方法是用家禽用的断喙器,上喙切1/3~1/2,下喙切1/4~1/3,两边用剪刀修齐。
4.饲喂方法
种鸪使用配合饲料,每日饲喂3~4次,每日喂料量30~35g。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每2周要抽测5%~10%个体体重,若发现均匀度不整齐,应当采取及时分群,对弱鸪应加强饲养管理。其一般管理与雏鸪同。准备留作种用的鹧鸪,应根据抽测结果,若超过标准体重,即考虑限止饲喂,以免过肥影响将来的产蛋性能。一般体重参考标准如下7周龄195~205g,8周龄240~250g,10周龄310~320g,12周龄380~390g,14周龄490~500g,16周龄600~610g。
5.疫病防治
鹧鸪的免疫主要采用新城疫免疫,其免疫程序是:7~10日龄,新城疫Ⅱ系苗滴鼻点眼+1/2剂量灭活油苗颈部皮下注射,25~30日龄,新城疫Ⅱ系滴鼻点眼+1剂量灭活油苗颈部皮下注射,80日龄视HI效价可补注I系苗1次。
鹧鸪的疾病防治前期主要预防球虫病及慢性呼吸道疯后期主要预防沙门氏菌感染,尤其是要重视预防盲肠肝炎(黑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