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握了各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之后便可以人工养殖了。具体的养殖方法和方式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规模大小而定。其养殖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室外养殖和室内养殖。室内养殖,按照养殖容器的不同,有盆养法、筐养法;室外养殖,常见的有池养法、沟槽养殖法、肥堆养殖法、沼泽养殖法、垃圾消纳场养殖法、园林和农田养殖法、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半地下室养殖法、人防工事养殖法、塑料大棚养殖法、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等。虽养殖容器和场地各异,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就是要科学的养殖。盆养法也仅适用于小规模的养殖。但有其优点,即养殖简便、易照管、搬动方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养殖的科学和实验。
1. 盆养法 可利用花盆、盆缸、废弃不用的陶器等容器饲养。由于盆缸等容器体积较小,容积有限,一般适于养殖一些体形较小,不易逃逸的蚯蚓种类,如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等。而体形较大的、易逃逸的环毛蚓属的蚯蚓往往不适宜用这种方法养殖。盆养法也只限于小规模的养殖。但是有其优点,即养殖简便、易照看、搬动方便,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于养殖的科学实验。
盆内所装材料的多少取决于盆容积的大小和所养蚯蚓的数量。一般常用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爱胜蚓10-70条,但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由于花盆体积较小,盆内温度和湿度容易受到外界的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变化。盆内的表面土壤或饲料容易干燥,温度也易于变化。所以在用花盆养殖是要主要,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要尽量保持盆内土壤或饲料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如可加盖苇帘、稻草、塑料薄膜等,经常喷水,以保持其足够的湿度。还应注意的是在选择盆、缸、罐等容器时,一定不要用已盛过农药、化肥或其他化学物品的容器。以免引起蚯蚓死亡。
2.箱、筐养殖法 可利用废弃的包装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但不能用已装过农药、化学物质的箱、筐等容器饲养,也不能用含有芳香性树脂和鞣酸的木料来加工养殖箱具,因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也不稀用含有铅的油漆或酚袖等材料制造饲养箱,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箱、筐的大小和形状,以易于搬动和便于管理为宜。一般箱、筐的面积以不超过 1 平方米为好。
养殖箱的规格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50 厘米 X35 厘米 x 15厘米;60厘米 x 30厘米 x 20厘米;60厘米x40 厘米 x 20厘米; 60 厘米x 50 理米 x20厘米; 60 厘米 x30 厘米x 25 厘米; 45 厘米x25 厘米 x30 厘米; 40厘米 x35 厘 x30 厘米等。在养殖箱底和侧面均应有排水、通气孔。为便于搬运,可在箱两侧安装拉手把柄。箱底和箱侧面的排水、通气孔孔径为 0 . 6 一 1 . 5 厘米;箱孔所占的面积一般以占箱壁面积的 20 %一 35 %为好。箱孔除可通气排水外,它还可控制箱内温度,不至于因箱内饲料发酵而升很过高。另外,部分蚓粪也会从箱孔慢慢漏落,便于蚓粪与蚯蚓的分离。箱内的饲料厚度要适当,可以据不同季节和温度湿度来调整,在冬季饲料的厚度要适当增厚,不过饲料装得过多,易使通气不良,饲料装得过少,又易失去水分、干操,从而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为减少箱内饲料水分的燕发,保持其一定的湿度,除可喷洒水外,还可在饲料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废纸板或稻草、破麻袋等物。当然养殖箱也可用塑料箱代替,价廉而经久耐用,不易腐烂。
若要增加养殖规模,可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箱重叠起来,形成立体式养殖,这样可以减少场地面积,增加养殖数量和产量。如欲进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可以采用室内多层式饲育床养殖,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场地,增加饲育量和产量,而且又便于管理,长年养殖。多层式饲育床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则放在饲育床上,一般放 4 一 5 层为宜,过高则不便于操作管理,过低又不经济。在两排床架之间应留出通道(约 1 . 5 米左右)便于养殖人员通行、操作管理。在放置饲育床的室内应设置进气门,在屋顶应设置排气风洞,以利于气体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蚯蚓的生长繁殖。在冬季应考虑室内的温度,可采取加温和保温措施,如利用太阳能、附近工厂和热电厂等蒸气余热或各种加温设施。在养殖蚯蚓的室内要安装照明设施,以供夜间照明,防止蚯蚓逃逸。除上述设施外,在室内还应备有温、湿度表(自记式或直观式)、喷雾器、竹夹、碘钨灯(或卤素灯)、网筛(孔直径为 4 毫米)、齿耙等用具。
箱养殖蚯蚓的密度,一般控制在单层每平方米 4 000 一 9 000条,过密则影响蚯蚓取食、活动以及生长繁殖,过稀则经济效益不佳。为减少饲料层水分的蒸发,其上可覆盖塑料薄膜、麻袋、草席、苇帘等。在冬季气温降至一 1 ℃ 度时,应注意及时加温、保暖,使室内很度保持在 18 ℃ 以上,为防止蚯蚓冻死,养殖室内的握度要保持德定,并且养殖室内每未应打开通气孔2~ 3 次,使其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夏季炎热,气温升高时,可经常用喷雾器喷酒冷水,以保湿降温,并且进气门孔应全部打开通风。
当蚯蚓逐渐长大后,应减少箱内蚯蚓的密度。用长 60 厘米、宽 40 厘米、高 20 厘米丽养殖箱养殖,每个箱内投放赤子爱胜蚓(太平 2 号或北星 2 号) 2 000条左右。在温度 20 ℃ ,湿度 75 %一 80 %和饲料的条件充足时,经过 5 个月的养殖,即可增至 18 000条左右。在箱式或筐式立体养殖时,应注意箱间上下、左右的距离,以利于空气的流通。
这种立体式饲育床式养殖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节约劳动力,较为经济,其生产效率较高。据有关实验测定,采用这种方法养殖,其 4 个月增殖率为平地养殖的 100 倍以上,并且从产蚓茧到成蚓所需时间大大缩短,饲料基本粪化的时间也大大缩短,饲育床内的水分可经常保持在 75 %一 80 %左右,相对较稳定。饲育床的温度上升能够保持在 30 ℃ 以下。并且饲料的堆积状态在两个月后,堆积深度仅为 8 厘米,较均匀,管理和添加饲料以及处理粪土也十分方便。总之,采用立体箱式养殖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诸多的优点,也是目前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 .半地下温室、人防工事或地下防空洞、山洞、窑洞养殖法 这种养殖方式的优点是可充分利用闲置的人防工程,不占用土地和其他设施,加之防空洞、山洞和窑洞内阴暗潮湿,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小,而且还易于保温。但在这些设施内养殖蚯蚓必须配备照明设备。当然地坑、地窖、温室和培养菌菇房、养殖蜗牛房等设施同样可以饲养蚯蚓,而且蚯蚓还可以与蜗牛一同饲养。在土表上养殖蜗牛,蜗牛的粪便和食物残渣还可以作为蚯蚓的上好饲料。
半地下温室的建造,应选择背风、干操的坡地,向地下挖 1 . 5 一 1 . 6 米深、 10 一 20 米长、 4 . 5 米宽的沟,中央预留 30 一 45 厘米宽的土埂不挖,留作人行通道,便于管理。温室的一侧高出地面 1 米,另一侧高出地面 30 厘米,形成一个斜面,其山墙可用砖砌或用泥土夯实,以便保暖,暴露的斜面,用双层薄膜搜盖,白天可采光吸热,晚上可用苇帘覆盖保温。冬季寒冷天气,可在半地下室加炉生火,补充热量升温,炉子加通烟管道,排除有害那。室温一般可达 10摄氏度以上,饲养的床温在 12 - 18 ℃ 以上,在晴朗的天气,室内温度可达 22 ℃ 以上。饲养床底可先铺一层约 10 一巧厘米厚的饲料,然后可再铺一层同厚的土壤,这样可一层一层交替铺垫,直至与地表相平为止。在床中央区域内可堆积马粪、锯末等发酵物。在温室两侧山墙处可开设通气孔。这种养殖方法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4 .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 可以利用现有的冬季暖棚、温室,如甘薯育秧、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冬季保苗的越冬暖拥养殖蚯蚓。建造越冬养殖床,使作物与蚯蚓在温室中共伺生长,这样不仅可使动植物有效越冬,而且使物质和能源充分得到经济有效的循环利用。
一般选择避风、向阳的高坡、平坑或挖坑建床。床长 10米,宽 2 米,深 0 . 7 米;床的前墙高出地面 0 . 3 米,后墙高出地面 1 . 5 米,床深 0 . 5 米。在两侧 A 区为养殖床,宽各为 0 . 8 米,在床底先铺一层约 10 厘米厚的饲料,然后再铺一层同样厚的菜园土,这样一层层地交替铺垫,直至与地表平齐。在中央的 B 区堆放生马粪等发酵物。在 A 区可种植甘薯、蚕豆等越冬作物,并放养蚯蚓。温室两侧留有通气孔,向阳面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每隔 7 一 8 厘米处扣紧防风网,在严寒冬季,尤其在晚上要加盖草帘等物。在温床四周,外侧 1 米处开挖排水沟,以防积水。温室东侧留一小门,便于管理人员出人。采用这种养殖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在温床里动植物和微生物在组成生态小循环系统中,较有效地进行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更有效地互利共生。
5 .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 因为蚯蚓大多栖息在 10 一 20厘米深处土镶或饲料层中,蚯蚓的饲料大多为食品的残渣,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的废弃物或经腐熟发酵后的这类物质等。蚯蚓会再此深度中纵横穿孔摄取食物。但这类有机物质会被了土壤中的厌气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这些均消耗土壤中的氧气,有着还原土镶的趋向,而蚯蚓必须依靠氧气进行呼吸,故蚯蚓在还原性土壤中是无法生存和栖息的。在自然状态中,蚯蚓是依靠来自大气中扩散于地中的空气进行呼吸。为了进一步提高蚯蚓的养殖寄度、克服供氧不足、温度和湿度不稳定等矛盾和缺点,在有限的面积内高密度养殖,就需要大量投喂饲料,为了防止土壤中氧气的不足,可以在养殖室地下埋设有许多细孔的管子,这样可以缓慢地向土壤或饲料输送空气,防止土壤还原。因蚯蚓一般是利用溶解于体表的水中的氧进行呼吸。蚯蚓的体表必须经常处于湿润的状态。采用通气加温加湿的养殖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通气加温加湿的方法可以通过仪器或计算机自动调节和控制,是较为先进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