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养猪,常有以下误区,需及时矫正。1.饲喂误区 (1)颗粒料冲水喂猪 有的农户用颗粒料喂猪仍与粉料一样,加水拌成粥状饲喂,这种做法易使颗粒饲料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营养价值降低。使用颗粒料喂猪的正确方法是干喂后供猪饮水。
(2)生料熟喂 有的农户认为生饲料熟喂才有利于猪的消化吸收。其实生料熟喂,一方面破坏了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导致饲料营养价值降低;另一方面,费人工、耗燃料、增加成本。所以,除豆类、豆渣等饲料外,一般青绿饲料、农副产品以生喂为好。
(3)饲料稀喂 饲料用水冲稀饲喂,看起来猪采食量多,实际吃下去的多为水分。猪摄食过量水分,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加重肾脏负担。实际生产中应粉料湿喂,饲料含水量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2.消毒误区
(1)未见疫病,可以不消毒 有些农产认为自己养猪规模小,不会发生传染病,不需要经常消毒。其实发生疫病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养猪农户中,有时虽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病原体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侵入猪体引发猪病。因此,未发生疫病地区的养殖户同样应重视消毒工作,防患于未然。
(2)消毒过了,就不会发生传染病 有些农户认为猪场已经消毒,不会再发生传染病。实际不然,许多病原体可通过空气、蚊蝇、飞禽、老鼠等媒体传播。所以,必须定时、定位、彻底、规范消毒。
(3)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 有些农户认为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殊不知,消毒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消毒剂杀菌的能力和杀菌谱范围。而且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对猪的呼吸道、体表等都会有一定的伤害,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3.防病误区
(1)防治猪病不考虑经济效益 有些农户防治猪病不考虑发病情况和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对以下五种情况的病猪可以不治:①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②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③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④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⑤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不治。
(2)不按规定疗程用药 有些养猪户认为猪患病后1次用药就应见效,否则就是药效不佳或药物无效。殊不知,任何药物,都需在体内维持一定时间和浓度,才能达到抑(杀)菌治愈疾病的目的。
(3)滥用抗菌药 有些养猪户把抗生素、磺胺类药当作"万能药"。大剂量用药或长期在饲料中添喂这类药,会导致消化机能障碍和毒副作用,甚至引起药物过敏(应激)性疾病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随意配伍,加大剂量 有些养猪户认为一种药物效果差,病菌耐药性强,要用多种药物配伍,或加大剂量才会有效。但实际生产中不能随意配伍,或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否则会导致畜禽中毒,甚至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