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蚕,一是省工省力,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由于大棚养蚕采用地面条桑育,可以免除以前室内那种抽匾给桑、抬蚕、扩座、除沙、倒沙等工序,明显地节约了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调查,5龄用工较室内养蚕约减少用工60%左右。二是降低了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大棚养蚕实行规模化养蚕,养蚕数量比室内饲育增加多倍,一般可降低成本30%左右,纯收入增加6~7倍,一般户均收入在2万元左右。三是养蚕环境得到改善,蚕茧产量与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大棚养蚕,棚内宽敞,空气流通并能经常保持新鲜;蚕座稀,蚕儿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好,蚕病发生与蔓延的机会少,其上茧率、茧层率、张产等指标均优于室内饲育。
大棚养蚕的技术与室内养蚕基本一致,但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1.大棚内严防蚂蚁危害。蚂蚁是大棚养蚕的大敌,为防止其危害,棚内蚕畦搞好后,棚内地面可撒一遍氯丹粉,蚕儿进棚下地前,应在畦面上再覆盖一层塑料地膜,以防蚕儿氯丹粉中毒。 2.适时掌握蚕儿进棚下地时间。一般讲,蚕儿进棚最佳时间是3龄第2天。由于这时龄期较小,蚕儿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弱,因此,不能马上把蚕儿置于地下畦内饲养,而应先搭一层蚕架饲养或间隔出一小间作为饲养室,待到蚕儿5龄饷食后,再移到地下畦内饲养。 3.重视大棚内的温湿度调节。棚内的温湿度对大棚养蚕影响很大,为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棚内温度较低时,应在大棚一头揭苫,增加光照,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晚秋养蚕时,可用地上火龙加温,当遇高温时可打开后墙通风窗、前墙通风口及天窗通风降温,夜间应适当关闭通气口,保持大棚温度;当棚内湿度较大时,应加强大棚通风,排出棚内湿气。如遇多雨天气,可加温排湿或使用电风扇排湿,撒干燥材料吸湿等措施。 4.大棚上蔟要讲方法。大棚养蚕虽说空间大,但上蔟是关键环节。突出抓好自动上蔟和上蔟后棚内通风排湿工作。当发现有5%左右的蚕成熟时,要添食蜕皮激素一次,第二天中午集中大批上蔟。采用自动上蔟法的蚕农,应将蔟片直接铺在蚕座上,待熟蚕爬上后,及时把蔟片移于棚外搁挂。第一批蔟片挂完后,再将其余熟蚕并座上蔟,一直到上蔟结束。上蔟结束后,要及时清除棚内蚕沙,再将蔟片移于棚内中间南北搁挂,蔟片要离地1米,片与片间隔20厘米以上,充分利用大棚前后通气窗进行排湿。 5.合理采伐桑树。采用大棚养蚕的桑树应采用隔年轮伐的方法。在同一桑园内,分区进行轻重剪梢。轻剪梢区应留条长1米,该区进行常规夏伐;重剪梢区应留条长0.8米,当年不夏伐。春蚕用叶时,重剪梢区,2~4龄应采用3眼叶,5龄对常规夏伐区进行伐条喂蚕。夏蚕用叶时,1~3龄应采上部叶喂蚕,4~5龄对夏伐区进行疏枝;对未伐区,母枝顶端较下方应选留2根枝条,其余枝条全部剪除进行条桑育。中秋时用片叶喂蚕。晚秋用叶可结合剪梢,在5龄期进行条桑育。重剪后的枝条顶端一定要保留3~4片叶,避免冬芽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