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的选择是培育高产蛋鸡的基础和关键
雏鸡自身的选择雏鸡本身的好坏是决定本批次养殖能否成功的一半,因此选择雏鸡时应注意如下方面:
眼要有神,毛要光顺,要粗壮,脐要无痕,肛要无便,叫声要响,体要均匀,腹要紧缩。
种鸡的日龄、营养、健康状态研究证实,30周龄~45周龄的蛋种鸡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鸡好于其他周龄。种鸡应该采食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营养平衡日粮。营养浓度大大高于产蛋鸡日粮,尤其是维生素A、E、D3、B12、叶酸、生物素,微量元素锌、锰、硒等。种鸡本身不应该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沙门氏菌、支原体、禽脑脊髓炎、传染性贫血和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等。
环境控制育雏温度育雏舍的温度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在进雏前要烧到比正常温度高出1℃~1.5℃。因为雏鸡运到育雏舍后首先需要休息,在休息时自身产热量会减少,所以必须提高环境温度,以利于雏鸡健康发育。1日龄~3日龄的雏鸡所需温度为33℃~34℃,前3天为恒温,以后每周降3℃。
育雏湿度育雏前期的湿度应该高一些为好,一般为65%~70%。合适的湿度会平衡雏鸡的饮水量,不出现暴饮和脱水现象,对健康发育有利。合适的湿度也会很好地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的发病率。
空气质量空气应该保持新鲜,舍内没有尘埃,氧气浓度达到21%。氨气浓度低于每立方米10毫克,硫化氢浓度低于每立方米2毫克,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每立方米1500毫克。
饲养管理饲养密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鸡群密度越小越好。密度越小,雏鸡的饮水和采食越方便,越不容易发病,均匀度越好,对生长发育越有利。一般情况下,1周龄50羽/平方米,2周龄每平方米35羽,3周龄每平方米20羽,4周龄每平方米10羽以下。
重视5周龄末雏鸡体重养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雏鸡5周龄的体重和产蛋期的产蛋量、产蛋高峰期的产蛋量、产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但是,在这5周内雏鸡要进行4次~5次免疫接种和一次断喙,有时还涉及到分群、并群等应激,所以要达到或超出正常标准是很困难的。
加强营养新生雏鸡的特点是消化能力弱,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抗病能力差,因此必须提供高营养密度、易消化的日粮。日粮粗蛋白含量应该不低于18.5%,每千克代谢能2850千卡。
饲喂次数1周龄每昼夜喂8次,2周龄每昼夜喂6次,3周龄每昼夜喂5次,4周龄后每昼夜喂3次~4次。
光照控制育雏前3天,每天光照24小时,光照强度为20勒克司~30勒克司,即100瓦的有伞白炽灯照射3平方米~5平方米,便于雏鸡熟悉环境和饲料饮水等。4日龄~7日龄每天光照22小时,光照强度降至15勒克司~20勒克司,以后逐步降至15小时,强度控制在10勒克司以下。
延长育雏期养禽实践证明,把蛋鸡的育雏期由原来的6周改为8周,能够增强鸡群抗病力,提高产蛋期的产蛋量,降低产蛋期的死淘率。
一定要做好开食工作开食所要坚持的原则是必须同时做到以下四点:必须让所有的雏鸡都先喝到水;鸡群给水已达4小时以上;有1/3的雏鸡有觅食行为;只喂七分饱。
重视育成鸡的培育鸡群体重必须均匀必须培育出体重达标并且体重均匀的鸡群,体重均匀度应该不低于85%,最好能达到88%~90%。体重在开产前要超出该品种标准体重的5%~8%,绝对不能低于标准体重。
鸡群体型必须均匀在获得良好体重均匀度的情况下,还需要群体体型均匀。不然,虽然体重达标了,但体型过小的鸡会出现难产、脱肛、啄肛和产小蛋现象。
鸡群胫长必须均匀胫长和体型反映出鸡只骨架和体腔的大小,体腔大才能使生殖系统有足够的发育空间,才能发育成与高产鸡相适应的器官。
鸡群性成熟必须一致鸡群只有性成熟同步进行,产蛋高峰才上得快,才能有明显的产蛋高峰期,并且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否则,光照控制、饲料调整都难以进行。
在育成期达到了体重均匀、体型均匀、胫长均匀和性成熟一致的鸡群一定会有理想的生产成绩。这样的鸡群产蛋高峰上升快,高峰期产蛋率高,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产蛋期死淘率低,下架体重大。鸡群开产后,产蛋率每天增加4%~5%。
产蛋准备期的管理光照原则只有在产蛋率达到5%以上时才能增加人工光照。人工光照以每周增加15分钟~20分钟为宜;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3瓦白炽灯为佳,即光照强度为10勒克司;光照时间一般为每天16小时~17小时;光照一旦开始,强度不能减弱,时间不能缩短,光源不能更换。
饲料更换鸡群见蛋不能称之为开产,开产是一个畜牧生产上的专用术语。一个几千只鸡的群体,只产1枚~2枚或3枚~5枚蛋不能算做开产,因此也不能增光和换料。
加强营养在饲喂商品全价料的同时,额外添加一些维生素类,对减少鸡的应激、疾病发生和提高产蛋率会有很大帮助。
开产前进行驱虫开产前对蛋鸡进行一次驱虫,可以使鸡群更健康,对提高产蛋量、维持长时间的产蛋高峰大有好处。鸡群在培育期常常会感染蛔虫、异次线虫等,严重危害鸡只的健康和降低产蛋量。有时会因为异次线虫的感染而使鸡群感染组织滴虫病,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和严重的产蛋性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