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腿病是复杂的多因子疾病,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不管是自配粉料或饲喂商品颗粒料,都有一定的腿病发生率,并且日趋复杂、严重,造成死亡率升高,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极大。
1 日粮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水平
生产上为了使肉鸡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饲料利用率,通常采用油脂配制高能量日粮,但高能高蛋白日粮除导致腹水症、摔死症外,还容易导致较高的腿病发生率。为了满足家禽的生长需要而避免腿病的发生,日粮中蛋白质浓度应随周龄增加而下降,能量则要相应提高,即在生长期内,日粮能量与蛋白的比例应持续上升。Rizk(1980)的试验研究表明,日粮中赖氨酸从0.5%到1.0%时,肉鸡滑健症和卷爪的发生率从22%提高到33%。 Cauliner(1992)报道,在饲喂18%的蛋白质饲料中,添加0.56%赖氨酸的 10日龄雏鸡有50%发生脚病,而添加 0.75%赖氨酸的雏鸡约有 70%发生腿病。生产实践中亦发现当使用蛋白质含量(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很高的饲料喂鸡时,尿酸盐大量沉积于关节,形成关节型痛风症,这是由于瞟吟代谢障碍而产生的腿病。
2 常量元素
日粮中合适的钙、磷、有效磷等水平及其间的比例对肉鸡的腿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肉鸡对钙、磷需要量最多,也容易发生钙、磷缺乏症、当缺乏钙、磷或虽有足够的钙、磷供给,但两者比例不当或VD缺乏,肉鸡仍不能很好吸收钙、磷,致鸡患软骨症、骨质疏松脆软、脚麻痹,站立困难,常常侧卧等症状。Hulan(1986)的试验表明,肉鸡育雏和肥育日粮中钙/有效磷的比值分别在1.75-3.03时,腿异常发生率最低。Leach(1972)指出,日粮中钙、磷(或钙、磷比例)以及氟水平对诱发或防治肉鸡胜骨软骨症(TD)起着决定作用。Lee等(1984),罗兰等(1990)得到相同的结论。目前钙和磷推荐量分别为0.8-0.9g/kg和 0.3-0.4 g/kg,与骨骼正常发育相一致。高磷、高氯日粮易使肉仔鸡腿病的出现,尤其是高氯日粮比高磷日粮更易导致软骨病。由于高磷或高氯日粮的摄取破坏了机体的酸碱平衡,进而影响钙的代谢途径。如血浆钙和游离钙的结合,甲状旁腺激素(pTH)和Ca2+之间的调节,更重要的是肾脏25-(OH)2D3转化为1.25-(OH)2D3的α-羟化酶的活性受到干扰。过量的氯造成酸中毒,可使血清中1,25-(OH)2D3含量降低,影响到软骨的正常发育和钙化。日粮中添加销或钾离子可限制高氯日粮发病的发生,这可能是调节了机体的酸碱平衡。高镁日粮可降低由高氯或高磷日粮引起的TD发病率。研究表明,高镁日粮的摄取使仔鸡胜骨中钙、磷水平增加(罗兰等1990)。镁作为日粮中抗腿病因子是通过促进仔鸡骨组织钙、磷的沉积和增加钙化来实现的,同时可能与日粮中的氯有颌顿作用。
缺钾时,会引起雏鸡步态不稳、生长受阻,若缺氯,使肾脏受损伤,雏鸡还表现特有的神经反应,身躯前跌,双腿后伸等现象。
3 电解质平衡
高的日粮电解质平衡值有利于防止腿病。当日粮中电解质平衡值(dEB)在-200~400 mmol/kg之间时,最高的TD发生率(>20%)在dEB=-200 mmol/kg组,而最低的TD发生率(<3%)在dEB为400组,表现出随dEB上升,TD下降的趋势(Austic和Paience,1988)。
日粮中矿物质平衡影响骨骼钙化。如日粮中氨基酸盐酸盐和氯化钙形式存在的氯化物含量过高会降低鸡骨中灰分含量(Edwards,1984)。鸡缺K时也能发生骨骼钙化不全,这可能由于低钾导致酸碱平衡失常从而导致细胞内酸中毒所引起的。Hulan等(1987)表明,日粮中Na、K供应量影响肉鸡TD的发生率,且与日粮Ca、Cl水平相关。日粮Ca、Na或K含量升高,TD发生率下降;在日粮中钢水平较低时,只有日粮中K与Cl含量均高时才有降低TD的作用。当日粮中Cl含量高(0.36%)时日粮中高水平可利用磷(0.65%)会导致肉鸡TD发生率显著提高(Lilburm等,1989)。Halley等,(1987)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阴离子含量升高,肉鸡血液pH趋于下降;磷添加水平过高会降低血液HCO3—和碱超值;血液碱超值与TD发生率显著呈负相关。
4 微量矿物质元素
与腿病有关的微量元素有锰、铜、锌、镍和硒等。锰为糖基转移酶在合成寡糖和蛋白多糖过程中所必需,粘多糖和胶原是骨有机质的单位,当锰缺乏时,粘多糖合成受阻,表现在骨骼中的粘多糖含量减小,钙化基质形成受阻,影响骨骼的强度,出现典型症状是滑腔症。高钙高磷可导致在肠道形成磷酸钙沉淀,沉淀吸附锰并一起排出消化道从而加剧锰的缺乏。一般认为生长中的家禽在正常的日粮条件下锰的最低需要量为40 mg/kg,为了安全地适应钙、磷摄入量的变异,日粮中需要补给50 mg/kg的锰。当肉鸡骨骼异常,腹部皮肤呈磷片状、易成片脱落,这是缺锌的表现。雏鸡生长所需要的最低锌量在大豆饲料为 35-40 mg/kg,在动物性饲料为 25-30 mg/kg。目前在饲料中补充肉粉和骨粉收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锌,肉粉含50mg/kg,骨粉含150-200 mg/kg。铜的作用主要在于含铜金属酶羟赖氨酸氧化酶为胶原分子进行共价交联形成原纤维所必需,饲喂缺铜日粮时,在2-4周龄出现跛行症状,骨骼变脆易折,骨骼处的软骨增厚,表现运动失调,痉挛性麻痹等症状。肉鸡对铜的最低需要量不超过3-5mg/kg日粮。由于植物性饲料中的铜含量较高,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往肉鸡饲料中添加铜;在生产实际中也很少有铜缺乏的报道。日粮中的铝可以通过和磷的相互作用影响骨质钙化,在单位日粮中每添加1g铝,则需添加 0.76g磷,方可防止血浆磷的降低,维持骨组织的矿物质沉积。Nieson(1970)是第一个证实镍是雏鸡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饲喂低于44mg/kg镍日粮的雏鸡腿变粗短,飞节微肿,饲料中补充3-5mg/kg镍可防止TD的发生。但其机理尚不清楚。在实践中,硒和VE缺乏往往同时发生,缺硒能使VE的吸收作用受到影响。引起雏鸡脑软化、两腿痉挛、麻痹,共济失调。朱毅孙(1998)报道,某鸡场饲养三种黄鸡,至280日龄时,由饲喂全价颗粒饲料改为自配粉料,投喂粉料35 d后,种鸡开始出现硒缺乏症,临床以拉稀、跛行、卧地不起、极度衰竭、个别出现狂奔等症状。
5 维生素
生物素(VH)属于B族维生素中的一种含硫复合物,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证实,骨短粗症是生物素缺乏的一个特征性症状,与锰缺乏的症状相似。维生素B1(硫胺素)与糖类代谢有关,缺乏时引发糖代谢障碍,是神经组织的能量供应不足,神经机能受影响,因而引起多发性神经炎或外周神经麻痹,病鸡把身体坐在曲卷的腿上,头向后,前背极度弯曲而呈“观星”姿势或企鹅姿势。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的症状是病鸡的趾爪向内卷曲,两肢瘫痪,以跑关节着地,行走困难,生长缓慢,腿部肌肉萎缩并松驰,皮肤干而粗糙。剖检时见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明显肿胀与松软,坐骨神经肿胀可超过正常的4-5倍。维生素E缺乏时,病雏腹部、翅膀内侧,大腿内侧皮下组织水肿或积液,由于发生脑软化,常表现共济失调,头向下或向后挛缩,两腿发生痉挛性抽搐,行走不便,最后不能站立。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症状也叫骨软症、佝偻病,是由于体内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其症状与钙、磷缺乏完全一样。烟酸(VPP)缺乏能引起青年鸡飞节肿胀,腿骨弯曲。胆碱(VB4)缺乏的最初症状是飞节肿大,其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髓后骨变短粗,关节软骨移位,跟位从躁突上滑脱。泛酸和叶酸缺乏均表现骨短粗症,前者还有口角、脚趾、地殖腔出现痴皮,后者出现贫血。
6 饲料成分的特殊作用
6.1单宁 用富含单宁的高粱喂鸡,鸡发生腿弯曲与关节肿胀。
6.2 抗胰蛋白酶因子和豚酶 Edwards(1985)发现,不同来源的豆饼粉对鸡腿的影响程度不同。经分析表明,含抗胰蛋白酶因子和豚酶活性高的豆饼粉导致TD发生率高,鸡的胰脏也肿大。
6.3 异硫氰酸酯(ITC)、恶吐烷硫酮(OZT) 育雏日粮中菜籽饼用量过高(> 1000 mg/kg),会使肉鸡腿变形发生率提高,添加锰也不能使状况有所改善。含毒低的新品种菜籽饼致病作用弱。
7 营养素间的作用
7.1 矿物质间的互作日粮中的钙、磷水平过高,它们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便形成絮状胶体沉淀,吸附锰、锌等微量元素随粪便排出体外。日粮中钙、植酸含量过高会阻碍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利用,会使腿病发生率提高。
7.2 维生素E和脂肪酸锌为必需脂肪酸代谢途径中△6-去饱和酶、前列腺素合成酶等所必需。Bettger(1980)发现,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提高加重了鸡、锌缺乏症,如皮炎和TD发生率。若提高饱和脂肪和VE的水平,锌缺乏症减轻。
7.3 生物素、叶酸和泛酸Robble。(1970)报道,在类似生物素缺乏症的综合症暴发时,单独使用生物素对治疗附关节异常收效甚微;尽管叶酸和泛酸在没有生物素存在时无效,但与生物素联合使用却明显降低了发病率。
7.4 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1,25-(OH)2D3或25-(OH)D3在日粮中的适宜浓度与钙、磷营养水平间存在很强互作一般是日粮中钙水平越低,则防止TD发生所需的代谢产物剂量越大。1,25-(OH)2D3和25-OH)D3的效力很强,对前者在日粮中的浓度一般只需要 2-10μg/kg,而对后者则在75-250 μg/kg左右。代谢产物的剂量过大会导致高血钙而抑制生长,且1,25-(OH)2D3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间的差异很小,因此必须根据日粮中钙、磷水平谨慎确定其饲用剂量。
综上所述,分析肉鸡腿病的产生,饲料的营养情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全面客观的找出病因,对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