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广良种,精细选种,实行杂交改良。在我国饲养的长毛兔中,以德系安哥拉兔产毛量最高,法系安哥拉兔居中,英系和中系安哥拉较低。近些年我国培育的唐行系、皖系长毛兔产毛量和兔毛质量均较高。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同时,要不断选育这些优良品种,以避免后代退化。
(二)保证营养供应,提供全价日粮。由于硫是兔毛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兔毛的产量和弹性、强度等纺织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配合日粮时要注意含硫氨基酸-胱氨酸的添加。兔毛的角蛋白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所以必须供给多量的蛋白质。理想的毛兔日粮中,蛋白质应占17%左右,含硫氨基酸含量不低于0.6%。
(三)搞好兔笼设备,精心管理。长毛兔的管理,强调笼舍设备要配套,断奶后的兔要求一兔一笼,笼舍地面要勤打扫、勤消毒。喂食要定时定量,注意饮水量。其次,要严防打架和受伤。
(四)促进毛兔皮肤、毛囊发育,增加被毛密度。兔皮初生毛囊在胎儿后期(20~26天)开始发育,次生毛囊在胎儿出生后开始发育。因此,在母兔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应加强营养。
(五)产毛专业化。母兔比公免产毛量高5%~20%。群体产毛越高,差异越大。繁殖母兔由配种前剪毛、短间隔剪毛、产前自身拉毛等,可使30%左右的绒毛失去纺织价值。去势可使公兔产毛量提高,但不应过早去势。为此,可施行繁殖、产毛专业化。
(六)讲求方法。合理采毛要根据季节和兔的生理阶段等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剪毛和拔毛。冬季以拔毛为主,夏季以剪毛为主,拔毛适用于被毛密度大的品种和个体,孕兔、哺乳母兔、配种期公兔及幼兔不宜拔。
(七)适时采毛。按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拔毛前采毛。幼兔出生后42天开始换毛,持续70天,故出生后50天内采毛。成年兔换毛,春季一般在3~4月换掉冬毛长夏毛;秋季一般8~9月,脱掉夏毛,换上冬毛。为此,采毛的时间应安排在换毛前。
此外,建立合理的兔群年龄结构、人工催毛、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根治毛兔疥癣病、杜绝脱毛症等也是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