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品种、品系,不同生长期的雏鸡群,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以及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都不尽相同,因而控制的程度也有所侧重。所有这些往往与不同生长阶段的鸡群生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雏鸡的生理特点
剩余蛋黄的生理功能
雏鸡出壳后腹部残留着尚未被完全吸收的蛋黄;其外部被一层透明并布满血管的薄膜包着,呈一个囊状物,称为剩余蛋黄囊。出壳后的正常健康雏鸡在3天~1周内,生命所需要的营养仍然主要来自这些剩余蛋黄。雏鸡生理上的这种特殊结构在成鸡体内是没有的。刚出壳的雏鸡,剩余蛋黄越小体质愈强,反之则愈弱。对1日龄~5日龄内死亡的雏鸡进行解剖发现:如果不是因为中毒、踏挤而死的,几乎全都是孵化过程中蛋黄吸收不良的弱雏。也有部分蛋黄吸收不良的弱雏可活到6天~7天才陆续死亡,还有少数蛋黄吸收不良的弱雏是因患白痢、肠炎或感冒而死亡。能活下来的弱雏日后生长发育不良,或者本身就是白痢的带菌者。因此,判别雏鸡质量优劣是检查孵化技术是否过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以出壳雏鸡蛋黄吸收状况来确定的。出壳后的雏鸡,如果腹部得到适宜的温度,将大大有助于剩余蛋黄的再吸收,从而增强雏鸡的体质和抗病能力,明显地提高成活率。
生活环境的温度
雏鸡体温出壳后10日龄内的雏鸡体温比成鸡低1.4℃~1.68℃。长羽快者体温上升较快,长羽慢者往往要到15日龄后才能接近于成鸡的体温。雏鸡的这种生理特点说明,它的调节体温的能力弱,在一定阶段内的鸡胚与出壳初期雏鸡体温是随环境温度的升降而升降的。生理上的这一现象对于育雏工作者掌握雏鸡培育的规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当把雏鸡移到凉爽的环境下,体温和代谢率都下降,即便是雏鸡能够因寒颤而增加一些代谢热能也无济于事,因为它没有隔热作用来保持这种热能。要到15日龄~20日龄后,雏鸡体内温度调节机制发育良好之后,才能保持体温处于恒定的状态,这就是早期的雏鸡要求生活环境的温度比成鸡高的原因之一。
绒毛保温性能
出壳的雏鸡表皮外层长满一层绒毛,毛长为1.0厘米~1.5厘米,是雏鸡体最外部的保温层。但该层很薄,难于达到足够的厚度来形成空气隔热层,保温性能甚差。成鸡的羽毛则大不相同,它包括质地比较坚实的羽管(其中包括羽根和羽轴),从羽轴伸出整齐的羽翮。羽毛在成鸡的表皮上以半重叠式向鸡尾部方向排列,它还可以在表皮与肌肉的神经组织支配下进行收缩或放松。当鸡体感到冷时,往往将羽毛向上松开,形成一定的厚度,气流受阻,形成与外界低温相隔开的保温层,能有效地抵御外界低温的侵袭和防止体内温度迅速扩散。其保温性能比雏鸡强得多。可是,在对外界高温环境的忍耐上雏鸡又比成鸡强,这是雏鸡既需要较高温的环境保护,又能适应较高温度环境的生理结构特点之一。
皮下脂肪层组织结构
鸡的皮下脂肪层是主要隔热层。早期的雏鸡表皮组织很薄,呈半透明状,皮下尚未形成脂肪沉积层,尤其是腹部,几乎可以透过表皮看到剩余的蛋黄。其肌肉组织也很薄并含有多量的水分,而水本身也是一种热导体。这种表层的组织结构不可能有效地隔住低温,又由于早期的雏鸡神经系统发育未健全,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御寒能力差。而成鸡的表层组织则不同,它既有较厚的表皮组织,又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尤其是腹部的脂肪更厚,还有结构坚实的肌肉纤维组织以及灵敏协调的神经系统。这种组织无论在产热与防热(低温)的能力上都是雏鸡的结构所无法比拟的。
雏鸡机体成分
雏鸡机体中水分与蛋白质比例均较成鸡高,唯独体脂肪低于成鸡,说明雏鸡的储能与产热的能力都很低,这也是雏鸡生理解剖结构特点。
特殊的肺结构
由于鸡肺附有9个气囊,造成了鸡的需氧量和排出的废气按单位体重计算要比其他家畜高出1倍~2倍。当大规模集约化饲养管理时,它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就要比其他家畜严重得多。据测定,当鸡舍内二氧化碳气体达到8%时,雏鸡的精神便表现出痛苦不堪的状态,而达到15.2%时便会出现昏睡。
超短肠道结构
鸡的肠道长度仅为其体长的6倍~7倍(而羊为30倍、牛为25倍、马和猪为15倍、兔为10倍),加之代谢率高,尽管因品种、年龄、食物与气温不同而对水的代谢、饲料的消化量与浓度都有所不同,但都比其他家畜进行的快。鸡消化谷粒仅需12小时~14小时,其他食物通过消化道约经4小时~5小时就有半数从肛门排出。全部食物通过仅需18小时~20小时可完成。而水分只需30分钟便可通过。由于饲料通过肠道很快,因此鸡的排粪频率甚高,而残留于其粪便中的有机物也比其他动物粪便要多,其含氮物质也最高。鸡舍潮湿,加速了粪便的腐烂分解过程从而产生大量的氨气。氨能麻痹或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而使病菌易于侵入鸡的体内,比二氧化碳气体对鸡的危害更严重。据测定,舍内空气中氨浓度仅为20毫克/千克时,如保持6周以上,就会引起肺水肿、充血,新城疫发病率增高;若是达到50毫克/千克浓度时,饲养数日后就要流鼻涕和眼泪;达到100毫克/千克浓度时,产蛋率会下降13%~15%,并难于短期内恢复。
安全高效育雏饲养管理要点
育雏是养好鸡的关键,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影响生产性能,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
做好育雏前准备工作
育雏舍的维修及育雏用具的准备和消毒:进雏前1周,将育雏舍维修好,并备齐育雏用具:料盘、饲槽、饮水器等,一并彻底清洗,然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每立方米空间以15克高锰酸钾与30毫升福尔马林的比例为宜),最后用百毒杀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备用。
饲料、药品及疫苗的准备:育雏前,准备好营养全、易消化、适口性好的不同日龄的雏鸡料,育雏常用药(如氟哌酸等)和消毒药(如百毒杀等)以及防疫程序所涉及的全部疫苗(如马立克氏病疫苗等)。
预热育雏舍:进雏前1天~3天(一般夏季1天,春季2天,冬季3天)鸡舍开始升温预热,使室内温度达到32℃左右。试温时,为避免污染已消毒的房屋及用具,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进行。
保证进雏质量
雏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及生产性能,影响饲养效果,所以,进雏时要严把质量关,尽量选择健康雏鸡,将弱雏或残次雏鸡及早淘汰。
创造适宜的育雏环境
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能给雏鸡提供均等的饮水、吃料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均匀度,还可预防雏鸡啄肛、啄羽等恶癖的发生。密度过小,房舍利用度低,造成浪费;密度过大,会造成相互拥挤,空气污浊,采食、饮水不均匀等情况,导致生长受阻及疾病的传播。
温度:雏鸡调节体温的机能尚不完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抗病力弱、免疫机能差,容易感染疾病,对温度的变化敏感。适宜的温度是育好雏鸡的首要条件,必须严格控制好。温度过高过低或变化太大,都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育雏温度适宜与否可由雏鸡的状态来判断,温度适宜,雏鸡活泼好动,叫声轻快,饮水适度,睡时伸头舒腿,不挤压,也不散之过开;温度低,雏鸡聚集在热源周围,拥挤扎堆,很少去吃食,叫声不断;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张嘴抬头,烦躁不安,饮水量显著增加。
湿度: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尤其对1周龄左右的雏鸡影响更为明显。如湿度过低,会使雏鸡失水,造成卵黄吸收不良;如湿度过高,则雏鸡食欲不振,易出现拉稀甚至死亡现象。实践证明,育雏前期相对湿度高于后期,主要是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此时相对湿度应高一些。一般情况下,在育雏初期,往往出现湿度过小的情况,造成雏鸡饮水频频,腿干瘪,绒毛脆乱。此时,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带鸡喷雾消毒或适当多放置水盘来增加湿度,随着雏鸡的生长,逐渐降低湿度。
光照:适宜的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饮水和运动,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达到快速增重的目的。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采取自然光照与白炽灯供光相结合,控制白炽灯供光的原则为:前3天最好24小时光照,第3天起至2周龄时15小时光照,以后每周递减2小时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4周后采用自然光照,以防止光太强鸡过分活动发生啄癖。
通风:通风是为了排除舍内的污浊空气,尤其是二氧化碳、氨气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良好的通风可以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还有助于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利于雏鸡的健康和生长。通风主要根据雏鸡的日龄、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掌握,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开关门窗来调节,但要防止贼风入室。
全进全出制:从育雏开始到结束,始终在同一个鸡舍内饲养,同时进雏,同时出雏,即一个鸡舍都是同龄鸡。采取全进全出制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防疫和疾病的预防。
饲养管理
卫生消毒:鸡舍出入口要设消毒池,以保证进出鸡舍严格消毒,预防鸡群疫病的发生。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一个塑料盆中盛入适量的一定浓度的消毒液放在鸡舍出入口即可,每天把育雏舍清扫干净,并带鸡喷雾消毒。
保证清洁饮水:经常提供足量清洁饮水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环节。生产中建议按下列方式供给雏鸡饮水:雏鸡在1周龄内喂温开水(25℃左右),并在水中加入适量葡萄糖、0.1%的维生素C和抗菌药,喂量以1小时~2小时内饮完为度;1周后直接喂清洁自来水,每天清洗、消毒饮水器1次。
饲喂方式:雏鸡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但胃容积小,消化力弱,因而对饲料的要求高,应根据不同鸡品种的饲养标准,结合当地的饲料资源合理配制营养价值全面、价格低廉的饲料供雏鸡采食。一般雏鸡出壳先饮水后开食,用料盘装适量经浸泡的颗粒配合料让雏鸡自由采食,保证有充足的饲料;1周后在饲料中拌入1%~2%的砂砾及适量的嫩绿青料以助消化。做到少喂勤添,防止饲料腐败变质,料盘、饲槽每天清洗、消毒1次。
及时断喙:断喙是为了防止鸡挑食浪费饲料和啄癖的发生,一般雏鸡在1周龄时进行第1次断喙,到2周龄时再修正一次。在断喙时预防流血和感染,断喙前2天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和多种维生素的用量,有利于凝血,断喙后可用0.02%氟哌酸拌料饲喂。
定时清除粪便
鸡粪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为保证雏鸡健康,必须搞好除粪工作,保持鸡舍空气新鲜。
科学防疫
科学免疫:免疫接种是预防鸡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育雏阶段尤应严格操作,一般根据本地(本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鸡的免疫程序,确保接种质量。主要接种疫苗有:马立克氏病疫苗,新、支二联苗,鸡新城疫H系苗,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鸡痘弱毒疫苗,鸡新城疫I系苗等。
疫病预防:雏鸡常见的疾病有白痢、球虫病和鸡新城疫等,应配合使用药物科学预防。一般2周内重点防白痢,2周~8周内重点防球虫病。平常注意严格消毒,并保证不让外来人员随便进出鸡舍,每天勤清扫,确保鸡舍环境清洁卫生;用具要勤洗,并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