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猪免疫抑制的危害与防控技术

2019-01-03 17:06:23浏览:69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 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的或持
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 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的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当前各种免疫抑制的因素,广泛存在我国的猪群之中,应引起高度关注。1、当前造成猪群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1.1 传染性因素1.1.1 病毒性传染病:兰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病、猪流感、细小病毒病等。1.1.2 细菌性传染病: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1.1.3 寄生虫病:弓形体病1.2 非传染性因素1.2.1 毒素中毒: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酶烯酮、T-2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1.2.2 药物因素:如氯霉素、、痢特灵、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糠皮质激素、四环素、土霉素、地塞米松、泼尼松、可的松、雄激素、睾丸激素、磺胺类药物等;1.2.3 营养因素:缺少VB、VA、VC、VE的和微量元素钢,锰、锌、铁、硒等;1.2.4 疫苗因素:超大剂量注射疫苗,接种次数过多,接种疫苗种类过多等;1.2.5 理化因素:苯酚类、甲醛消毒剂、重金属汞与铝等,工业化学物质氟、放射线、紫外线灯等;1.2.6 应激因素:过冷、过热,转群混群,拥挤、分娩、断奶、去势、换料、长途运输、噪音、急促驱赶等各种应激因素;1.2.7 遗传因素:先天性免疫缺陷、染色体异常、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等。2、 免疫抑制的危害性2.1 对抗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损伤作用‘2.2 免疫抑制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免疫细胞递呈抗原的能力、减弱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功能,造成机体出现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并能引起淋巴细胞凋亡等;2.3 造成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缺乏特异性免疫力;2.4 导致机体整体免疫力下降(包括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力),抗病力下降,长期处于亚临床状态之一;2.5 诱发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造成动物发病死亡。3、防控技术引起猪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往往是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互为因果,使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痹。在预防猪发生免疫抑制时,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重点是控制好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因为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危害性更大、更严重。当然,也不可忽视非传染性因素的存在。只有构筑起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道屏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免疫抑制的控制问题,从而保障猪只健康地生长。3.1科学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侵入猪场3.1.1搞好“三管”:管理好饲养人员,管理好猪群、管理好饲养环境。3.1.2实行分群隔离饲养,落实“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防制疫病交叉传播3.1.3 猪舍要保证“三度”(保证猪舍内的正常温度、湿度、与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两干”(要清洁干净与干燥),坚持“一通”(四季通风,空气流动)。猪只生长最适温度为22~26℃(仔猪出生后15天为30℃),相对温度为60%~70%。3.1.4 做好“五定”:定期消毒、定期驱虫、定期灭鼠、定期杀虫,定期对疫病进行检验与监控。3.1.5 养猪不要与其他动物混养,防止相互传播疫病。3.1.6 种猪配种、母猪分娩、产仔、仔猪出生、断奶、转群、分群、断尾、剪牙、免疫接种等环节,要注意降低各种应激反应,保持猪只的自体稳定,可避免诱发猪只发生免疫抑制。3.2 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群的免疫预防种猪:免疫接种猪瘟弱毒疫苗、蓝耳病弱毒疫苗、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口蹄疫0型高效灭活苗、细小病毒活疫苗、乙型脑炎活疫苗等。仔猪:免疫接种猪瘟弱毒疫苗、蓝耳病弱毒疫苗、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口蹄疫0型高效灭活苗、副猪嗜血杆菌多价血清灭活苗、链球菌双价血清灭活苗、喘气病活疫苗等。3.3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营养一定要全价,科学搭配,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确保猪只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当前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是严重威胁。妊娠母猪与仔猪对霉菌毒素特别敏感,要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3.4 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与治疗用药,要避免使用易造成免疫抑制的各类抗生素药物,特别是不要滥用与长期使用劣质抗生素,这样不仅会造成免疫抑制,而且会延误病情,增大死亡率。一定要根据病情合理选用安全、优质、高效的抗生素,首先要对病情作出正确诊断,再有的放矢选择药物,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再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作用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与有效预防,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基本要求。3.5 建立疫病检验与监测制度养猪场,特别是种猪场一定要建立疫病监测制度,每季度对猪群进行1次免疫抗体监测,重点监测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及猪流感等。通过对疫病的监测,检出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猪只,及时淘汰,净化猪群;通过疫病监测,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以便做好预警预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可把损失控制到最小限度,确保猪群健康。3.6免疫增强剂在防控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的应用3.6.1. 免疫增强剂的种类3.6.1.1生化制剂类免疫增强剂3.6.1.1.1 干扰素(IFN):由干扰素诱发剂作用于有关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由于它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为干扰素。干扰素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白细胞干扰素(Le)相当于α干扰素、成纤维细胞干扰素(F)相当于β干扰素,由病毒作用于致敏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的干扰素,称为γ干扰素。α干扰素与β干扰素二者合称为Ⅰ型干扰素,γ干扰素相当于免疫干扰素即Ⅱ型干扰素。干扰素通过抑制病毒DNA与RNA的合成复制防止病毒增殖与扩散,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对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使形成抗体的细胞大量增加;抗肿瘤作用表现在抑制肿瘤病毒的增殖,阻止其扩散,改变肿瘤细胞表面的性能,诱发新的抗原,从而易被免疫监视细胞识别,并加以排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激活巨噬细胞,增强NK和ADCC效应,提高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抗肿瘤的能力。3.6.1.1.2 转移因子(TF):为淋巴因子的一种,它是将预先用特异抗原致敏的T淋巴细胞反复冰冻融解,经过透析或超滤后,获得的一种低分子多核苷酸与低分子多肽的复合物,即转移因子。含有12个氨基酸,2~4个RNA,分子量700~5000,无抗原性,但有种属特异性。其活性不会被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破坏,于56℃30分钟可遭破坏,-20℃可保持五年。转移因子具有很强的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能转移病毒、细菌、真菌、组织相容性抗原等的细胞免疫。受体接受转移因子后,2~24小时产生效应,可持续数月至1年。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减少免疫抑制、免疫麻痹、免疫不全,降低应激的作用。3.6.1.1.3 白细胞介素(IL):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所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作用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与其他细胞,负责信号传递,联络白细胞群的相互作用。在细胞的活化、增值和分化中起调节作用。白细胞介素与相应细胞的结合,这种连续的细胞因子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可以扩大和调节免疫应答。与疫苗配合应用,可显著的提高免疫效果,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白细胞介素的家族包括IL-1至IL-23。3.6.1.1.4 免疫核糖核酸(IRNA):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信息遗传物质。它能将供体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免疫信息传递给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使之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提高受体的免疫功能。IRNA本身无免疫原性、无种属特异性,不引发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一方面它具有传递免疫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IRNA与抗原结合后,变成了超级抗原,可大大地增强免疫功能。3.6.1.1.5 胸腺肽: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器官,能分泌一系列具有免疫活性的多肽类物质,总称为胸腺激素。其中包括胸腺肽(胸腺素,TM)、血清胸腺因子(STF)、胸腺生成素(TP)及胸腺体液因子(THF)等。具有调控T淋巴细胞分化及增值,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呈现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作用。3.6.1.2 植物性免疫增强剂具有免疫作用的中草药称为“免疫型中草药”,是祖国的国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芪多糖、人参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红花多糖、竹黄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当归、党参、芦荟、白术仙灵、何首乌、五味子、蜂胶、金银花、穿心莲、板蓝根、柴胡、大青叶、黄连、黄柏、黄苓、枸杞、刺五加、大蒜素等中药均具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组织再生,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抗应激的功能。3.6.1.3 化学性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CMS):可加强T淋巴细胞对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其分化增殖,转变成致敏淋巴细胞,产生IL-2、MAF及MIF等淋巴因子;能增强NK细胞的活性;提高吞噬细胞的活力,促进其杀菌作用。有的将LMS称为免疫调整剂或免疫扶正剂。以上列举的免疫增强剂是当前兽医临床上常用而且效果明显的,供大家参考。其它还有不少免疫增强剂也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并已引起广泛关注。比如化学免疫增强剂、还有不溶性铝盐类佐剂、油乳剂佐剂、双链多聚核苷酸、VA、VE、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生物降解聚合微球、脂质体、硒等;细菌性免疫增强剂有短小棒状杆菌(CP)、卡介苗(BCG)、脂多糖(LPS)、乳酸菌、酵母细胞壁等。这些免疫增强剂很有发展前景,在此不一一介绍。3.6.2免疫增强剂在防控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的应用由于免疫增强剂无抗原性、不存在药物残留与耐药性,对动物无毒副作用,又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细菌与抗应激的作用。故当前在临床上防控猪病中,相互配合使用各种免疫增强剂,结合中药制剂与优质高效的抗菌药物,进行综合防治已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获得肯定。3.6.2.1 保健预防3.6.2.1.1 仔猪出生后,1日龄与4日龄每头分别肌注免疫核糖核酸0.25毫升,同时口服“止痢宝”(嗜酸乳杆菌口服液),1日龄每头1毫升,2日龄每头2毫升,或者1日龄与4日龄分别肌注转移因子0.25毫升,加排疫肽0.25毫升,同时1、2、3日龄口服杆诺肽1次,每次1毫升;可有效的提高仔猪免疫力,预防仔猪在哺乳期不发生细菌性或病毒性腹泻。3.6.2.1.2 仔猪断奶前二天,每头肌注转移因子或白细胞介素-4,每次每头1毫升,可有效的预防仔猪断奶时,可能发生的断奶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温度应激及环境应激,避免仔猪在保育舍发生腹泻与各种疾病,而造成死亡。3.6.2.1.3 每吨饲料中加干扰肽(干扰素)800克,转移肽(转移因子)400克,支原净150克,强力霉素180克、黄芪多糖粉1000克混合或者加氟康王(10%氟苯尼考,微囊包被干扰素、转移因子)400克,强力霉素180克、板蓝根粉1000克、黄芪多糖粉1000克混合,连续饲喂7天;或者饮水加电解质多维(200克兑水1000升),加葡萄糖粉(200克兑水1吨),加干扰肽800克,(1000克兑水1.5吨)、加黄芪多糖粉(500克兑水1吨)、加溶菌酶(400克兑水1吨)混合,连续饮水7天。用于保育仔猪的保健,可有效的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预防保育仔猪多种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发生。3.6.2.1.4 每吨饲料中加福乐(10%氟苯尼考,干扰素,转移因子)600克,溶菌酶400克,黄芪多糖粉1500克,板兰根粉1500克混合或者清开灵粉1500克,抗菌肽200克,排疫肽(口服高免球蛋白)400克混合,连续饲喂7天,或者于每吨水中加双黄连粉(金银花、黄芩、连翘等)500克,口服排疫肽(100克兑水300升),西尔康(多西环素、干扰素)100克兑水200升,混合后连续饮水7天。用于育肥猪与后备母猪的保健,可有效的预防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在育肥阶段发生的各种免疫抑制性疫病。3.6.2.1.5 每吨饲料中加鱼腥草粉3公斤,干扰肽1000克,转移肽1000克,溶菌酶800克混合,或者加5%爱乐新800克,抗菌肽220克,口服排疫肽400克,黄芪多糖粉2000克,板蓝根粉2000克混合,连续饲喂7天。用于生产种猪的保健,可有效的预防病毒混合感染与细菌继发感染,以及各种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发生。3.6.2.2 临床治疗方案1: 黄芪多糖注射液(或者人参多糖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等)每公斤体重0.2毫升,加干扰素(40 公斤体重1 毫升,重症加量),加转移因子(每40 公斤体重1 毫升,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头孢噻呋钠(或头孢拉定),每公斤体重5 毫克,每日1次,连用3~4 天。方案2:灵芝多糖注射液(或者香菇多糖注射液或当归多糖注射液或红花多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加免疫核糖核酸(每25公斤体重1 毫升,重症加量),加猪用白细胞介素-4(每30公斤体重1 毫升,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施美芬(第四代头孢菌素,也可用林可霉素或长效多西环素注射液)注射液,每25公斤体重2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方案3 :清开灵注射液(牛黄、水牛角、黄芪、金银花、栀子、黄连、石膏、连翘、甘草、益母草等)小猪10毫升,中猪20毫升,大猪30毫升,加干扰素加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 天,同时肌注30%氟苯尼考注射液(或长效多西环素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4 天。使用上述三个方案治疗病猪时,由于病猪不食,一定要饮水,可饮用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加口服排疫肽加抗菌肽(或者加溶菌酶)混合,连续饮水7天;上述方案可用于猪的各种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治疗,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后备母猪、生产种猪都可使用,疗效可佳。3.6.2.3 免疫接种给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时,可同时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或白细胞介素-4或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等。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或疫苗稀释液)将其稀释,仔猪每头每次0.25毫升,中猪每头0.5毫升,大猪每头1毫升,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与灭活疫苗(如油剂苗等)则分开肌注(不能与免疫增强剂混合使用),进行疫苗免疫接种。能有效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高,抗体均匀度好,抗体持续时间长;能减少因免疫抑制诱发的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的发生;能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降低疫苗注射引发的应激反应等。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为什么不能用羊骨粉喂蛋鸡

上一篇:

疏林草地土鸡放养管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