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肉用仔鸡的公母群的饲养管理

2019-01-03 17:43:55浏览:41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实行肉仔鸡公母分群饲养,是近年来随着肉鸡育种水平和初生雏性别鉴定技术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饲养制度,它同目前普遍采用的混

实行肉仔鸡公母分群饲养,是近年来随着肉鸡育种水平和初生雏性别鉴定技术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饲养制度,它同目前普遍采用的混养式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在国内外仔鸡的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公母分群饲养的理论依据

公鸡与母鸡生理基础不同,对生活环境、营养条件的需求和反应也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母鸡生长速度不同

公鸡生长快、母鸡生长慢,在同样的环境和饲养条件下,4周龄时公鸡比母鸡体重大13%左右,6周龄时大20%,8周龄时大27%。

2.公、母鸡羽毛生长速度不同

公鸡长羽慢,母鸡长羽快,因而反应出虽同期生长但对环境的要求却不同。同时公母鸡在胸囊肿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上也大不相同,公鸡发病率严重程度要甚于母鸡。

3.公母鸡营养需要不同

母鸡沉积脂肪能力强,对日粮中能量水平需求较高,公鸡沉积脂肪能力差,对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对磷、钙、维生素A、E、B2及氨基酸的需要量也多于母鸡。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后,公鸡比母鸡反应迅速。

二、公母分群饲养的优点

1.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按性别的差异分别配制饲料,避免了母雏因过量摄入营养造成的浪费。同时,后期日粮可提前供给母雏,公雏继续供给蛋白质水平较高的日粮,使公雏能较长时间有效利用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实验证明,公母分群饲养,平均出栏体重比混养方式提高8%~15%,平均每只鸡体重增加200~350克,饲养期缩短3~5天,料肉比减少0.15左右,经济效益比混养方式提高了40%~41%。

2.均匀整齐度增加

公母混养时,公母体重相差能达到500克左右。分养后,一般只差125~250克,这就使个体间体重差异达到最小,而且整个群体均匀整齐度提高。这样有利于批量上市和机械化屠宰加工,可提高产品的规范化水平。同时可利用公鸡、母鸡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方面的差异,确定不同的上市日龄,可适应不同的市场需要,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3.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由于采用了与性别相适应的最佳饲养方式而使鸡群的发病率、死淘率都大大低于混养方式,而胸囊肿等缺陷鸡也减少了许多,胴体肌肉含量增加,内脏脂肪减少。如8周龄时母鸡腹脂可达10.8%,而公鸡仅3%左右,分群饲养可提早母鸡上市出售,从而减少了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除去的多余脂肪。

三、公母分群饲养的主要管理措施

1.根据营养需要的不同,确定饲喂方式

按性别的不同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以满足不同的鸡群在不同的饲养阶段所需要的不同营养。在饲养前期,公雏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可达24%~25%,母雏则只需要21%,为降低饲养成本,在优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质量较好的饲料来喂公鸡。

2.根据生长发育需要选择适宜的环境

公母鸡羽毛生长的速度不同,公雏羽毛生长速度慢,保温能力差,育雏时温度宜高一些,公雏1日龄35℃~36℃,母雏33℃~34℃,以后每天降低0.5℃,每周降3℃,直至四周龄时,温度降至21℃~24℃,以后维持此温度不变。如果遇到如防疫接种等应激反应大的情况,可将温度适当提高1℃~2℃,夜间温度比白天高0.5℃。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不许忽高忽低,同时要注意相对湿度的适宜性,以保证最少的耗料,最大的饲料报酬。由于公鸡体重大,胸囊病的发病率大大超过母鸡,所以对地面平养方式来说要增加垫料厚度,提供比较松软的垫料;而对网上平养方式来说,要选择质地柔韧、弹性大、硬度小的网片,尽量减少胸囊肿病的发病率。

3.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出栏时间

一般肉仔鸡在7周龄以后,母鸡增重速度相对下降,饲料消耗急剧增加,这时如已经达到了上市体重即可提前出栏,而公鸡要到9周龄以后增重速度才下降,因而公鸡可到9周龄时上市,临近出栏前一周要掌握市场行情,抓住有利时机,集中一天将同一房舍的鸡出售完毕,尽量避免零卖。

固然,公母分群饲养优点很多,但也不可忽视它的缺点,人工鉴别延长了开食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发挥其优点,克服弊病,这样才能使肉仔鸡的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初生犊牛需防五种常见病

上一篇:

家猪常腹泻有方法医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