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低镁血症
2.1病因
引起牛低镁血症的因素有两种,一种属于外源性因子的作用,即饲料日粮中镁的含量不足,这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另一种属于内源性因子的作用,即牛瘤胃内容物化学变化引起镁的吸收不良。由于牛体内镁的缺乏或减少引起镁、钾、钙、磷比例失调,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在阴雨之后生长的青草富含蛋白质和钾,而含镁、钙、钠离子和糖较低,故在春末、夏、秋初是发病的特定时间,特别是在极富含有机氮(如施碳酸氢铵)的土地上放牧和采食园田肥嫩青草的牛更易发病。此外,牛吃食减少,可影响镁的吸收;牛有腹泻可使镁的排出增多。产犊母牛在哺乳期由于犊牛吸吮乳汁,降低母牛体内镁、钙的含量,一般母牛产后7 d左右发病。
2.2症状
2.2.1急性型 正在吃草的牛突然向某一侧的后方伸张,呈侧反弓姿势,左右滚转,反复出现强直性痉挛,持续1 min左右,痉挛期间牙关紧闭,眼球震颤,口吐白沫,耳廓竖起,眼睑退缩。安静片刻后又重新发作,并剧烈挣扎,体温达40~40.5℃,呼吸、脉搏加快,心搏亢进,几步之外都可以听到。通常于1~3 h内来不及救治而死亡。
2.2.2亚急性型 精神沉郁、步态蹒跚。24 h内对光线、声接触等敏感性增强。耳竖立、眼球震颤、瞬膜突出。频频排尿、排粪,瘤胃运动减弱,奶产量下降。头部(特别是鼻、上唇)、腹部和四肢的肌肉震颤,接着就出现破伤风样的强直性痉挛而倒地。血液检查的特征是血清镁值急剧下降至0.4~0.9 mg/100 mL(正常值为1.8~3.0 mg /dL)。患畜可能在几天内恢复,也可能转为慢性型,躺卧在地上,四肢僵直,对镁制剂治疗反应良好,但有可能复发。
2.2.3慢性型 除血镁浓度下降外,不表现临床症状,有些也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不愿活动、无选择地采食。
2.3防治
在本病危险期,口服氧化镁或硫酸镁,每头牛30~40 g。早春出牧前给予一定量的干草;在青草茂盛时节不宜过度放牧或吃得过饱。在缺镁地区,青绿牧草在牛羊放牧前或收割青贮时,每公顷牧场可喷洒硫酸镁20~30 kg,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治疗用钙镁合剂(葡萄糖酸钙250 g、硫酸镁50 g,配成1 000 mL注射液)400~800 mL静脉注射;用25%硫酸镁溶液200 mL肌肉注射,也可将2~4 g硫酸镁溶于5%葡萄糖溶液1 000 mL缓慢静注。症状好转后改为肌注维持量;10%葡萄糖酸钙500 mL静注,再以20%硫酸镁或氯化镁200~400 mL皮下注射。同时内服氯化镁60 g,至少连服1周,而后逐渐停止;硫酸镁15 g、葡萄糖酸钙40 g、葡萄糖50 g、纯化水500 mL,灭菌后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