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脏腑,就是指在防治脏腑病变时,既要考虑一脏一腑的阴阳气血调整,更要注意各脏腑之间关系的调整,使之重新恢复平衡状态,基本原则如下。
1、根据五脏互藏理论,进行综合调整
根据五脏互藏理论,在进行保健防疫时要综合五脏来考虑,分清主次,对主要脏器进行调整。就呼吸功能而言,五脏均参与呼吸的调节,其中以肺、脾、肾尤其重要,所以,呼吸功能失调,常重在调理肺、脾、肾三脏。
2、根据脏腑病理变化,调整脏腑的阴阳气血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肝病病理特点为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故对于肝病的预防重在调气、补血、和血,结合病因予以清肝、滋肝、镇肝等。
3、根据脏腑相合关系进行调整
脏与腑的关系,是表与里的关系,中兽医在防治疾病时,往往将二者联系起来考虑,或脏病治腑,或腑病治脏,或脏腑同治。实则泻腑,虚则补脏。
4、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或抑强或扶弱,或二者兼施而分清主次,亦可将“补母泻子”与“抑强扶弱”结合起来,调整病脏及前后二脏三者间的关系。
5、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进行调整
如脾喜燥恶湿,脾气主升,以升为顺;胃喜润恶燥,胃气主降,以降为和。故对脾常宜甘温之剂以助其升运,而慎用阴寒之品以免助湿伤阳;对于胃常用甘寒之剂以通降,而慎用温燥之品以免伤其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