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本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上的鸭,四季都易染此病,以秋冬季发病最为严重,常导致鸭群大批死亡。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泄殖腔、注射及某些吸血昆虫等感染。
一、主要症状 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流泪,脚软,排绿色稀粪,头颈部肿胀。流行初期可见零星死亡,3~5天后出现大批病鸭。病初,病鸭精神不振,头颈缩起,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经常卧地,难于走动,不愿下水,体温升高至43℃以上。继则停食,饮水增加,伏地不起,驱赶时以翅膀扑地匍匐向前。病鸭头和颈部肿胀,眼睑水肿,喙、脚和黏膜呈蓝色。病鸭常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并黏附于泄殖孔周围。病程后期,体温下降至正常以下。产蛋鸭群的产蛋量减少30%左右,随着死亡率的增高,可减产60%以上,甚至停产。病鸭在出现症状后1~5天内死亡。
剖检特征为内脏器官广泛出血,食道黏膜有伪膜性坏死性炎症,泄殖腔发炎及肝脏灶状坏死。产蛋母鸭的卵巢可能充血、变形或变色,有时有一部分卵泡破裂,卵黄散布于腹腔中而引起腹膜炎。
二、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1.引种繁殖。严禁从疫区引进种鸭和鸭苗。从外地购进的种鸭,应隔离饲养15天以上,并经严格检疫后,才能合群饲养。病鸭和康复后的鸭所产的鸭蛋不得留作种蛋。
2.免疫接种。对蛋鸭,可在20日龄进行首免,剂量为半倍量,2个月龄以后加强免疫1次;产蛋前再进行第3次免疫。对肉鸭,可在1~7日龄时用鸭瘟疫苗半倍量皮下注射免疫1次,其免疫力可延续至上市。对种鸭,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免疫接种,每只肌注1毫升鸭瘟弱毒疫苗或0.5毫升鸭瘟高免疫血清。要坚持一支针头只注射一只鸭,以免注射交互传染。凡是已经出现明显症状的病鸭,不再注射疫苗,应立即淘汰。
3.紧急治疗。鸭群发病时,对健康鸭群或疑似感染鸭,应立即采取鸭瘟疫苗3~4倍量进行紧急接种;对病鸭,每只肌注鸭瘟高免血清0.5毫升或聚肌胞0.5~1毫升,每3天注射1次,连用2~3次,进行早期治疗;也可用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或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拌水混饮,每天l~2次,连用3~5天,但不应用于产蛋鸭,肉用鸭售前应停药8天。病鸭一律宰杀并深埋处理。同时对病鸭可能接触的一切物品进行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