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珠蚌常见病有水膨胀病、烂鳃病、肠胃炎、斧足病等。引起育珠蚌发病的原因主要有病原体的存在、蚌体质弱、养殖水体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大、死蚌的传染等。育珠蚌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在养殖前或取珠季节,做好池塘清整消毒。首先要挖除池底过多淤泥,然后用生石灰清塘。干塘方法,每亩施生石灰60千克~75千克;带水方法,每亩施生石灰125千克~150千克。
坚持手术蚌的健壮标准,做到病、弱、残、老不插片,长途运输未暂养的不插片,繁殖季节怀卵蚌以及壳长偏小的蚌尽量不插片。
蚌的养殖密度应根据水体水质制定,并在生产实践中逐步调整。
必须坚持自繁自育蚌种,堵塞病菌传入渠道,但应避免蚌种近亲繁殖。需外购蚌种的,则应通过严格的检疫和入池前进行蚌体的消毒处理。
加强饲养管,发现病蚌或活力不强的蚌,随时转移隔离,死蚌立即深埋,发病季节,每亩用生石灰加水全池泼洒,浓度为15ppm~20ppm,对伤害斧足的凶猛鱼类和水生动物,要设法加以清除。对细菌性烂鳃病、斧足病,用1%盐酸四环素(0.25克盐酸四环素1支加50%葡萄糖注射液2支)每只病蚌注射1毫升~2毫升,用7号针头注射斧足部位,1周内注射3次为1个疗程,效果很好。对肠胃炎病,可用漂白粉(含氯量26%~30%)1ppm和生石灰20ppm隔3日轮流全池泼洒1次,并用3%食盐水浸洗病蚌5分钟,然后再用少量食盐水泼洒吊蚌架和附近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