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求新、求奇。新品种一般是指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多年检验,并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品种。但在市场上,一些单位和个人往往将刚培育出来、未经区试及生产试验检验的品系就以新品种的名义向农民宣传,有的甚至将已被淘汰的品系也冠以“新品种”或“奇特”品种大量推销,结果引种后造成减产或绝产。
对策:购买通过审定的品种。种子主管部门在品种审定、推广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购买通过审定的品种一般都能保证高产、稳产。对所谓的“奇特品种”,千万不要购买、引种,因为真正有推广价值的品种,种子主管部门都会积极主动地予以审定;至于一些广告宣传中称某品种已经某科研单位鉴定,也不能作为推广的依据,只有各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是惟一合法的审定。
误区之2
不看适应范围,盲目追求高产品种。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但并不是说种植高产品种作物就一定能高产。因为作物品种都具有地域性,外地的好品种不一定适应本地的种植条件。
对策:根据当地生产生态条件,严格审查品种的适应范围。每年春播前,农业部门都要通过报刊等新闻媒体公开推荐一批作物良种,供各地选用,生产上可根据品种介绍“按图索骥”;而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单位和个人在推介品种时,往往只讲推广,不讲适应范围,甚至称“不择气候、不择土壤”,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切勿轻信。
误区之3
只看产量,不看品质。不少农民朋友在选择作物品种时,往往只看产量水平,不看品质指标,到头来增产不增收。
对策:根据种子主管部门的推荐,综合考虑地力条件、产量水平和籽粒品质,选用产量高、品质好的作物品种。
误区之4
不看地力条件,片面追求高肥水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其适应的地力水平,高肥水品种只有种在高肥水地块才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如果在中低产田种植,往往表现早衰,产量低而不稳。同样,中低肥水品种种在高肥水地块,因其增产潜力有限,往往发生倒伏现象,产量也上不去。
对策:根据地力条件,选用与产量水平相适应的品种。在考察品种的产量水平时,要以种子主管部门发布的品种介绍为依据,不能听信非种子主管部门的片面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