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染,多发生于夏季的圈养羊。
一、症状
病羊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反刍停止、行走不稳,结膜充血、流泪,后流脓性分泌物、鼻腔流浆液性鼻液,后变为脓性;口流涎、体温升高至40℃以上,咽喉、舌肿胀,粪便带黏液或血液;怀孕母羊流产,有的病羊眼睑、嘴唇、颊部、乳房肿胀,临死前呻吟,磨牙、抽搐,急性病例呼吸困难,一般情况下2-3天死亡。
二、剖检
心肌柔软,呈暗红色,有炎症病变;肝脏呈暗红色,有出血点、质脆;胆囊肿大,脾肿大,胃膨胀充满气体;肺弥漫性出血;膀胱肿大;淋巴肿胀出血。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查,镜检本菌可呈双球形,呈链状或单个存在,周围有夹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四、防治
1.改善放牧管理条件,保持通风、防拥挤、防病源传入。
2.定期消灭羊体内外寄生虫。
3.做好羊圈及有关场地、用具的消毒工作。
4.如诊断为链球菌病,应立即采取封闭,隔离措施,根据病羊的病情严重程度、应用青霉素肌注、静脉注射。也可用磺胺嘧啶或氯苯磺胺4-8克灌服,每天2次,连用3天。
5.降水量大的地区应保持圈舍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