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灭或清除环境中的病原体的技术或措施。它可将养殖场、交通工具和各种被污染物体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减少到最低或无害的程度。通过消毒能够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传播或蔓延。由于广大养殖户对消毒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所以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下消毒常识。
一、消毒的主要方法和作用机理
消毒方法可概括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
(一)物理消毒法 是指通过机械性清扫、冲洗、通风换气、照射、高温、干燥等物理方法,对环境和物品中病原体的清除或杀灭。
1、机械性清扫、洗刷 通过机械性清扫、冲洗等手段清除病原体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也是日常的卫生工作之一。
2、日光、紫外线和其他射线的辐射 日光暴晒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通过光谱中的紫外线以及热量和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能够直接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
3、高温灭菌 是通过热力学作用导致病原微生物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变性,最终引起病原体失去生物活性的过程,它通常分为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畜禽场消毒常用火焰烧灼灭菌法。
火焰烧灼灭菌法的灭菌效果明显,使用操作也比较简单。当病原体抵抗力较强时,可通过火焰消毒的方法对粪便、场地、墙壁、笼具、其他废弃物等进行烧灼灭菌,将病死的畜禽尸体及污染的饲料、垃圾等进行焚烧处理。
(二)化学消毒法 在疫病防制过程中,常常利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等进行清洗、浸泡、喷洒、熏蒸,以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1、消毒药的作用机理 即杀菌方式,最基本的有以下三种
A、破坏菌体壁 就是将菌体的细胞或细胞膜的外壁破坏穿孔,导致细菌死亡。
B、使菌体蛋白质变性 用消毒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因灭活而失去活力。
C、包围菌体表面阻碍其呼吸 使细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或代谢活动而死亡。
2、消毒剂的选择 临床上消毒剂的种类很多,根据化学特性分为酚类、醛类、醇类、酸类、碱类、氯制剂、氧化剂、碘制剂、重金属盐和表面活性剂等,进行有效与经济的消毒必须认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优质消毒剂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
A、消毒力强 药效迅速,短时间内可以达到预定的消毒目的,如灭菌率达99%以上,且药效持续的时间长。
B、消毒作用广泛 可杀灭细菌、病毒、霉菌、藻类等有害微生物。
C、可用各种方法进行消毒 如饮水、喷雾、洗涤、冲洗等。
D、渗透力强 能渗透入裂隙及畜禽粪便、尘土、垫料等各种有机体内杀灭病原体。
E、易溶于水 不受水质硬度和环境中酸碱度的变化影响药效。
F、性质稳定 不受光、热影响,长期存贮效力不减。
G 、对人畜安全 无臭、无刺激性、无腐蚀性、无毒性、无不良副作用。
H、经济 低浓度也能保证药效。
3、保证消毒效果的措施:保证消毒效果最主要的是用有效浓度的消毒药直接与病原体接触。一般的消毒药会因有机物的存在而影响药效。因此在消毒之前必须将有机物去掉,为此,需采取下列措施:
A、清除污物等 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粪便、脓汁、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时,病原体会受到有机物机械性的保护,大量的消毒药与有机物结合,环境中的病原菌不能被彻底的杀灭。所以,先及时清除环境中的杂物,对地面、笼具等进行彻底冲刷、清洗,完毕后再进行化学消毒。
B、消毒药的浓度要适当 在一定范围内,消毒药的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明显。但并不是所有的消毒产品都适用,在操作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将所有消毒药都加大用量,如70%的酒精的杀毒效果好。
C、根据微生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微生物的形状和代谢方式不同,对消毒剂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如革兰氏阳性菌易与带阳离子的碱性染料、重金属盐类及去污剂结合而被灭活;细菌的芽胞不易渗入消毒剂,各种消毒剂的化学结构和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不同对病原菌的杀灭程度也不同。
D、作用温度和时间要适当 温度升高可以增强消毒的杀菌能力,而缩短消毒所用的时间。如当环境温度提高10℃,酚类消毒剂的消毒速度增加8倍以上,重金属盐类增加2-5倍。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消毒剂与被消毒对象的作用时间越长,消毒的效果越好。
E、控制环境湿度 熏蒸消毒时,湿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最大,如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80%最好,湿度过低时能大大降低消毒效果,而大多数情况下,湿度过大会降低消毒药的浓度,一般在冲洗干燥后喷洒消毒药。
F、消毒液酸碱度要合适 碘制剂、酸类、来苏尔等阴离子消毒剂在酸性环境污染的杀菌作用增强;而阳离子消毒剂加新洁尔灭等则在碱性环境中的杀菌力增强。
(三)、生物热消毒,是指通过堆积发酵、沉淀池发酵、沼气池发酵等产热或产酸杀灭、污水、垃圾等内部的病原体的方法。
二、消毒的程序
畜禽舍的消毒:消除粪便→高压冲洗(对地面、笼具)→干燥→喷雾消毒→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溶液18毫升,高锰酸钾9克,密闭24小时)。